当前位置:范文城>校园范本>考试>

经济师考试《经济学基础》复习要点

考试 阅读(2.5W)

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

经济师考试《经济学基础》复习要点

(一)物质资料生产

考试内容:了解物质资料生产及其必备的基本要素。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1.人的劳动,即劳动力的支出,它是生产的最基本要素。

2.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3.劳动对象,即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

【例题1多选题】(2008年)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应当具备的基本要素包括( )。

A.文化条件

B.人的劳动

C.生产关系

D.劳动资料

E.劳动对象

[答案]BDE

【例题2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劳动资料的是( )。

A.原料

B.辅助材料

C.燃料

D.生产工具

[答案]D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考试内容:熟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过程,熟悉社会生产关系及其主要类型。

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的构成包括人和物两大要素;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注意劳动对象不能构成生产力的因素。

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历史上的社会生产关系有两种基本类型:

(1)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2)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社会主义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谋取物质资料的方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生产方式。

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这个社会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过程: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

【例题1单选题】(2008年)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 )。

A.市场范围的扩大

B.商品交换的繁荣

C.劳动者技能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变革

[答案]D

【例题2单选题】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

A.生产力

B.生产资料所有制

C.物质资料生产

D.人的劳动

[答案]B

【例题3多选题】社会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 )等关系的总和。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E.流通

[答案]ABCD

【例题4单选题】(2007年)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

A.消费

B.交换

C.生产

D.分配

[答案]C

【例题5单选题】在社会生产关系中,( )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答案]D

【例题6多选题】(2007年)人类历史上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存在于( )。

A.原始社会

B.封建社会

C.奴隶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E.社会主义社会

[答案]AE

【例题7多选题】社会生产方式包括的两个方面是( )。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

E.生产资料

[答案]AB

【例题8多选题】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C.落后的生产力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

D.人类劳动与生产工具的矛盾

E.生产资料与生产工具的矛盾

[答案]AB

【例题9单选题】(2008年)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 )的变化开始。

A.经济基本

B.上层建筑

C.生产力

D.生产关系

[答案]C

(三)社会经济规律

考试内容:熟悉社会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及类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必然趋势。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是因为:(1)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2)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3)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并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

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了解经济规律的三种类型

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

考试内容:了解社会经济制度演变的原因和所经历的主要阶段

社会经济制度是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一定社会形态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基础,社会经济制度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在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过程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改变自身的性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即原始社会制度、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1.原始社会制度

原始公有制以及平均分配制度,构成了原始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

2.奴隶社会制度

奴隶主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并直接占有生产者即奴隶。

3.封建社会制度

封建主占有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和不完全占有生产者(农民或农奴)是封建经济制度的主要特征。

4.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了解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1)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70年代的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2)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后期,以电、电机和内燃机的发明和利用为标志;(3)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40年代,以信息技术、空间技术、核能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为主要标志。

由于资本主义所无法克服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和历史局限性,建立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例题1单选题】( )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A.生产力

B.劳动对象

C.劳动资料

D.社会经济制度

[答案]D

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存在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

(一)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考试内容:熟悉自然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自然经济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自给自足是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自然经济存在于整个原始社会历史时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只是处于补充和从属的地位,自然经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只是到了封建社会末期,自然经济才趋于瓦解。

(二)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考试内容:熟悉商品经济产生的基本条件及发展的基本过程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社会经济形态。

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条件:(1)社会分工;(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人类社会的三次社会大分工是指: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商人的出现。

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商品经济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发展阶段。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处于简单商品经济阶段,简单商品经济以生产资料的个体所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资本主义社会处于发达商品经济阶段,即市场经济阶段。

社会主义仍需要采取商品经济的形式,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例题1单选题】( )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A.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B.社会分工

C.生产资料私有制

D.市场经济

[答案]A

【例题2单选题】( )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

A.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B.社会分工

C.生产资料私有制

D.市场经济

[答案]B

【例题3多选题】(2008年)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所需的经济条件包括( )。

A.社会产品数量的不断增加

B.社会产品种类的不断增加

C.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

D.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

E.人类对生活消费品的需要不断增加

[答案]CD

【例题4单选题】(2007年)人类历史上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指的是( )。

A.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B.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

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D.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答案]B

三、仲裁法基本知识

(一)仲裁法的一般原则

1、自愿原则

2、仲裁独立原则

3、仲裁一裁终局原则

4、仲裁保密原则

(二)仲裁协议

1、仲裁协议的概念

仲裁协议是指双方当事人自愿将他们之间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争议提交仲裁解决的`书面协议。

2、仲裁协议的生效要件

(1)形式要件

仲裁协议应具备书面形式。

(2)实质要件

①当事人必须有缔约能力;

②意思表示真实;

③当事人约定的仲裁事项不得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

3、仲裁协议的效力和无效仲裁协议的确定

(1)仲裁协议的效力

仲裁协议是仲裁机构管辖案件的前提,没有仲裁协议,一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仲裁机构不予受理。除非仲裁协议无效或者当事人放弃仲裁协议,否则,只要有仲裁协议,法院对案件就没有管辖权。仲裁协议是仲裁裁决可以具有强制执行力的前提。

(2)仲裁协议的无效及其确定

导致仲裁协议无效的原因有:

①以口头方式订立的仲裁协议无效;

②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的;

③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

④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仲裁协议的;

⑤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或者仲裁协议对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当事人对此又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

(三)仲裁程序

1、申请与受理

(1)申请

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①有仲裁协议;

②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

③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

(2)受理

受理是指仲裁委员会依法接受对纠纷的审理。仲裁委员会在收到仲裁申请书之日起5日内经审查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2、组成仲裁庭

仲裁庭有两种组成方式:

(1)合议仲裁庭,是由三名仲裁员组成,合议仲裁庭设首席仲裁员;

(2)独任仲裁庭,是由一名仲裁员组成。

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也有权提出回避的申请:

(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

(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3)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裁决的;

(4)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

3、开庭和裁决

(1)开庭

仲裁应当开庭进行,当事人协议不开庭的,仲裁庭可以根据仲裁申请书、答辩书以及其他材料作出裁决。

(2)裁决

仲裁裁决应当按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可以记入笔录。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例题?单选】关于仲裁程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仲裁以不公开审理为原则

B.申请人无正当理由不到庭的,可以缺席裁决

C.仲裁庭仲裁纠纷时,其中一部分事实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裁决

D.裁决书自出作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参考答案】B

(四)法院对仲裁的协助与监督

  1、法院对仲裁活动的协助

(1)仲裁财产保全;

(2)仲裁证据保全;

(3)强制执行仲裁裁决。

  2、法院对仲裁活动的监督

(1)撤销仲裁裁决

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6个月内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

①没有仲裁协议的;

②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的;

③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

④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⑤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⑥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2)不予执行仲裁裁决

在仲裁裁决执行过程中,如果被申请执行人提出证据证明仲裁裁决有法定不应执行的情形的,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定不予执行。

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可以根据双方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重新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