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城>校园范本>读书笔记>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15篇)

读书笔记 阅读(1.56W)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瓦尔登湖》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15篇)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1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所著的一本著名散文集。该书出版于1854年,梭罗在书中详尽地描述了他在瓦尔登湖湖畔一片再生林中度过两年又两月的生活以及期间他的许多思考。

美国的19世纪是个辉煌的时代,一大批作家都深受超验主义的影响,主活在这一时代的梭罗也不例外。作为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梭罗对超验主义更是身体力行,《瓦尔登湖》就是他这一思想的体现,它是一部蕴含了深刻哲理的散文。细细读过《瓦尔登湖》的人都有体会;他是在探求怎样实实在在的生活,怎样体验与经历有意义的生活,为自己,也为他的市民同胞,还有当时与后来的读者们。

瓦尔登湖主要内容简介

一、《瓦尔登湖》内容简介

《梭罗远离尘嚣,他想在自然的安谧中寻找一种本真的生存状态,寻求一种更诗意的生活。《瓦尔登湖》一书,详细地记录了作家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的日常生活状态以及所思所想,他在小木屋旁开荒种地,春种秋收,自给自足。他是一个自然之子,他崇尚自然,与自然交朋友,与湖水、森林和飞鸟对话,在林中观察动物和植物,在船上吹笛,在湖边钓鱼,晚上,在小木屋中记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他追求精神生活,关注灵魂的成长,他骄傲地宣称:“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与这个王国相比,沙皇帝国也不过是一个卑微小国,犹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团。”梭罗以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人们所追求的大部分奢侈品,大部分的所谓生活的舒适,非但没有必要,而且对人类进步大有妨碍。

二、其他信息

1、《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大至四季交替造成的景色变化,小到两只蚂蚁的争斗,无不栩栩如生地再现于梭罗的生花妙笔之下,而且描写也不流于表浅,而是有着博物学家的精确。

2、该书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意境深邃。

3、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美国作家、哲学家,超验主义代表人物,也是一位废奴主义及自然主义者,有无政府主义倾向,曾任职土地勘测员。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2

这个暑假,在我第一次读《瓦尔登湖》时,对它并不是很感兴趣,那些晦涩难懂的言语,让我只粗粗浏览了几页。然而当我第二次静心地阅读后,这本书让我有了一种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感觉。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梭罗描写他在瓦尔登湖畔的独居生活,记述了梭罗两年多里的见闻和思索。

梭罗崇尚质朴的生活,崇尚自然,热爱自然,与动植物们谈天说地,似乎动植物才是他的挚友;冬天,站在冰冻的湖面上四处观望,看着麝鼠在湖面上搭的窝穴,这样的风景也别有一番风味;每天清晨,森鸮在远处的树林里与梭罗打着亲切的招呼:“你好。”梭罗从不斥责来偷吃玉米穗的红松鼠,从不介意它每次临走前抢走一个大玉米穗,也不抱怨它每天清晨来家里上蹿下跳、大闹一番而把自己吵醒,也从不驱赶来啃食土豆皮的野兔。梭罗就是这样一个与自然和平相处的人,在他的世界里,自然界里的一切事物都是他最亲密的朋友。

梭罗写的这本书的主旨是:回归自然,追求精神生活、精神上的享受,而不是现在大多数人不辞劳苦换来的物质生活。在瓦尔登湖畔独处的那段时光里,梭罗在小木屋旁开垦荒地,春种秋收。自己种的粮食能供自己吃饱就行,衣服穿暖就行,不追求奢侈和舒适。正如书中所提到的那样:“大部分的奢侈品以及很多所谓的舒适品,它们非但不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反而对人类的进步起到了极大的阻碍作用。所以那些最明智的人从不追求奢侈和舒适,他们生活得比穷人还要简单清贫。”比如我们生活中穿的衣服,梭罗是这样说的:“衣服,首先要起到维持我们身体热量的作用,其次,在我们这个文明社会里,它是用来盖裸遮羞的。所以,你们不需要无休止地往衣橱里添置新衣,很多重要的事情依然可以顺利完成。”反观我们的现实生活,很多人只是盲目地为自己披上华丽的新衣,以此赢得他人的尊重。还有些人,在寒冷的冬日仍不穿保暖的大衣,为了让自己不显得臃肿难看,穿着单薄的衣衫在外出行。可见这些人已忘记了衣服最本质的作用。

大多数人追求物质生活,不乏被家庭责任,工作压力,物质需求等枷锁所禁锢,限制甚至扼杀了人们的精神追求,使人们只能看见自己眼前的那些蝇头小利,却忘记、忽略了自身利益之外的事情,而人们为追求物欲,就整日整夜地、不辞劳苦地工作,所以他们就根本没有了休息和享受生活的时间,也没有闲暇时光陪伴亲友,联络感情。这样的生活毫无意义,如梭罗所说:“这不是真正的生活。”

亲近自然,回归自然,追求精神生活,活出自己的人生。

“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与这个王国相比,沙皇帝国也不过是一个卑微小国,犹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团。”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3

夜已深,翻开《瓦尔登湖》,重温着这些句子,心中不免再次泛起了涟漪。

梭罗笔下的这个“世外桃源”,就像一位窈窕的淑女站在朦胧的雾中,令人无比向往、蠢蠢欲动。书中的句子,总能猝不及防地击中我们的内心深处,或引起强烈共鸣,或引发深度思考,或令人深思向往......

读《瓦尔登湖》,我们可以听得见蛙声和鸟啼,看得见湖水的波纹和林中的雾霭,处处蕴含着返璞归真的美丽。他记录了观察与体验大自然最真实的模样,为其赋予了通俗的哲学意义,这正是梭罗超越众人所拥有的一切所在。反观如今,充斥着追名逐利、物质要求的时代,恐怕难以找到如此沉淀,专心体味生活意义的仙露琼浆了,让人们的心灵从沉重的物质中解脱出来,回归瓦尔登湖畔那种恬淡、宁静的状态,呼吸自由的空气,体味什么是真正的生活,那些唤醒了我们沉睡的旧梦。

读罢此书,我脑海中隐隐出现了一个头戴草帽、短褐穿结、带月荷锄的人——五柳先生。

梭罗和元亮兄竟真有些相似,两人都因厌恶世俗的追名逐利,厌恶趋炎附势的污浊世风而隐居,都好自然、乐山水、爱流年,梭罗也曾在瓦尔登湖畔“种豆南山下”,两人唯一的不同大概就是隐居时间了,梭罗只隐了两年多,而陶渊明却是藏了半辈子。

其实对山水的偏爱不在于隐居时间的长短,时间只是人们想象与虚构的产物罢了,重要的是心。隐居只是一种方式,而在心中留一片“瓦尔登”才是最具意义的。

劳动或创造的目的是与大自然或万事万物进行心灵的联系,这个过程才有意义。作者最终离开了瓦尔登湖,为什么呢?不是因为厌倦,而是因为他发现,其实所谓的世外桃源只存在于自己的内心。如果你内心贫乏、无法平静,就算环游世界,对你而言也并无差异,瓦尔登湖是你永远找不到世外桃源,是想得而不可得的诗意生活,因为它只会存在于你的心中。

愿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心中的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4

“一个人只要充满自信地朝着他梦想指引的方向前进,努力去过他心中想象的那种生活,那他就会获得在平时意想不到的成功。他会把某些事情置诸脑后,越过一道看不见的界限;在他周围与内心深处会确立一些新的、人人懂得的更加自由的法规来;要不然,旧的法规加以扩充,并从更加自由的意义上获得有利于他的新诠释,而他就可以获得高一等生灵的资格生活。他的生活越是简单,宇宙的法则也会显得越简单,孤独将不成其为孤独,贫困将不成其为贫困,懦弱也将不成其为懦弱。如果你造了空中楼阁,你是不会徒劳的;楼阁本该造在空中。现在已是给它们打下基础的时候了。”

这是一本一百七十年前的书,我从大学的时候就一直想看,讲真,虽然我没能从头到尾的平静下来,但我相信曾经认识的人说过的一句话:一本书里面哪怕只有一句话让你有收获,那也就够了。

这本书里很多描写都很美很美,也有很多很枯燥,希望当我老了,可以住在一个像瓦尔登湖那样还没被破坏的大自然里,想念大自然。

亲爱的自己,不要去追求物质上的什么东西,好好探索你的精神世界吧,,愿你更加宁静,更有智慧,更加笃定从容。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5

曾国藩曾经说过:“看书犹如攻城略地,开拓土宇”。我非常喜欢这句话,认为它非常形象,阅读时获取知识与攻城略地的成就一样“过瘾”。这是唯心的臆想与感受,在功利主义泛滥的时代总是显得天真和幼稚,但或许正是这份天真与幼稚,我们才能让精神的羽翼得以不断丰满,才能飞向有诗、有梦的远方。

人们时常会在成功与失败、得意与失意、清醒与茫然、希望与绝望中,纠缠、矛盾、挣扎。不管你此时是怎样的状态,如果你选择阅读,我认为一本书总能给你带来想要的心灵归属感。而我就选择的就是美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

19世纪的美国,经济迅猛发展,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思潮泛滥,刺激着人们对财富疯狂的追逐,工厂的浓烟取代了袅袅炊烟,高楼的耸立取代了郁郁的森林,机器的轰鸣取代了婉转的鸟鸣,身在当时的美国,大多数的人们的精神空间受到侵袭,紧接着就是精神城池的座座沦陷,但是面对这些,梭罗依然选择“拒降”。他要彻底的摆脱无数的羁绊,他想要过他想象中的幸福的生活。1845年3月,梭罗借来一把斧头,走进瓦尔登湖边上的森林里,开垦自己的田地,建造自己的房屋,这里没有工业社会的喧闹,没有现代社会的浮华,他与森林、飞鸟对话;他在船上钓鱼、吹笛…他骄傲的宣称:“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国王”。

梭罗用温暖的文字记录下他在瓦尔登湖长达两年的时间里的生活状态、思想感悟与重塑自我的心路历程,他说:“从瓦尔登湖的水波中可以测出自己的天性的深浅”。湖水就像一面镜子,太多的人从中看到了自己被扭曲的本心,却有太少的人能真正拂拭心境,放下束缚灵魂的东西。但是梭罗做到了,他在大自然中真正明白了生命的博大,崇高与神圣。他用热情的诗句歌颂“瓦尔登湖”他心中的“女神”,他的“情人他这样说道:“这不是一场梦,却用于装饰一行诗,我不能更接近上帝与天堂,甚于我之生活在瓦尔登,飘过的风是它的水,它的沙,而她最深邃的僻隐处也高高的躺在我的思想中”。

我羡慕这样的诗句,更羡慕沉浸在这诗境中的梭罗。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6

最近,我阅读了美国作家的著名散文集《瓦尔登湖》,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发,这本书虽然是以散文的形式写作的,但其中蕴含的哲理却是非常丰富的有内涵的,可以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启迪和指导,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美好。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摘抄好词

天真无邪、欢喜若狂、纯洁无暇、听天由命、干净利落、无药可医、自得其乐、吹毛求疵、万事万物、清清楚楚、自由自在、招摇过市、我行我素、千辛万苦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摘抄好句及感悟赏析

1、时间决定你会在生命中遇见谁,你的心决定你想要谁出现在你的生命里,而你的行为决定最后谁能留下。

赏析:这句话意义深刻,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生命的长短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会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而我们的价值观和心态决定了我们对什么人更加亲睐和喜爱,希望他们能够出现在我们的生命力,而我们的行为决定了让谁留下,或者谁愿意留下。

2、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也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这就是真正的知识。

赏析: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意思就是说,我们需要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能力,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心里该有一本账,这就是真知。

3、所谓的听天由命,是一种得到证实的绝望。

赏析:听天由命往往是一个人在被生活打击得头破血流之后,对生活的绝望,或者说是对理想的绝望,因为生活已经证实了他们的理想无法实现。

4、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越是富有。

赏析:俗话说,大丈夫能屈能伸,就是说能够放得下,让后抓住机会再图进步,这样每一次进步,就能得到收获,就会变得更加富有,其实这是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

5、为什么一桶水放时间长了会变臭,而水冻成冰以后就能永远保持甘美呢?哲人说,这就如同情感和理智的区别。

感悟:这句话告诉我们,为人处世,需要冷静理智的行动,而不能感情用事,因为感情用事的结果,往往是不明智的行为,冲动的行为会带来无可挽回的结果。

6、爱情无药可医,唯有爱得更深。

感悟:梭罗的这句话是对爱情的深刻总结,告诉我们,爱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如果一个人不爱另一个人,那么无论怎么追求都是没有用的,唯一的办法就是爱得更深,将其埋在心底。

7、智慧和纯洁来自努力,无知和纵欲来自懒惰。

感悟:我非常信奉一句名言“越努力就越幸运”,因为努力会让自己变得更加有智慧,会更加自爱,内心也就更加纯洁了,而这样的人一定是非常可靠的,自然会得到更多人的信任,会越来越好;反之,懒惰则会把人带向糟糕的一面,泥足深陷,需要谨记。

8、大部分时间内,我觉得寂寞是有益于健康的。有了伴儿,即使是最好的伴儿,不久也要厌倦,弄得很糟糕。我爱孤独,我没有碰到比寂寞更好的同伴了。

读后感:这段话让我想起了世界名著百年孤独中的一句名言“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真正永恒的,即便是思想,在不同的时代,可能意义就不一样,也有可能变得毫无价值,而岁月也从来不会饶恕任何一个人。

9、一个人若能自信地向他梦想的方向行进,努力经营他所向往的生活,他是可以获得通常还意想不到的成功的。

读后感:王国维先生曾说,凡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然经历三个阶段,而第一个阶段便是立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梦想,人一旦有了梦想,并不断的往前进步和奋斗,总有一天,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时间从来不曾亏待每一个努力的人。

10、善是唯一永远也不会亏本的投资

读后感:我们常说,好人一定会有好报,这其实是类似于佛家对因果关系的总结和思考,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得到别人的信任,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为人处世,就是要成为一个受人信任的人,这便是善。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7

本书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它被称为“塑造读者人生的25部首选经典”。是一本极为优秀的人生哲理书。通过这本书,我们不仅可以接触到大量的动物和植物学知识,还能了解到更多的人文、地理和历史知识。阅读它,我们能在平凡与简单中真切感受生活的意义与趣味,也更能感受寂静之美。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8

《瓦尔登湖》最深得我心的时候是那段最孤独的时光,距离现在已半年的光景,而现在我比过去更享受独处的时光,甚至吝啬于告诉别人这样的独处有多么美妙,好像怕被人知道了,会被剥夺了一样。但我自认为我的这种爱好是最低层次的,我只是大略体会到了这种快感,尚不足以达到哲学命题,而促使我去探索这样的一个鲜有人问津的话题的正是梭罗在瓦尔登湖里关于孤寂的论述:我热爱孤单,我从未找到比孤寂更好的伙伴。

大体上来说,混迹于人群之间,总比在室内独处来得寂寞。思考着或者工作着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是寂寞的。衡量孤寂的标准,并不是一个人和其同类之间隔了多少英里,真正勤奋的学生,哪怕伸出剑桥学院人满为患的教室中,也必定如沙漠里的托钵僧般孤寂。

梭罗在瓦尔登生活的第一年,在大半年的时间里,他甚至什么都不做,坐在阳光下,坐在湖边,树木中,从正午坐到黄昏,他把这样坐着但思考着的状态当做是全情投入地观察自己,观察自然的良机。他乐此不疲,从未感到是在浪费光阴。他在这段时间实现了灵与肉的分离,有一个灵魂的“我”在肉体的“我”之上观察,这样真切而赤果裸的观察让他成功地对一切行为和后果都淡然处之。梭罗独居湖畔,过着近乎隐士的生活,他排斥社交,他认为社交过于廉价,我们不得不遵守某套规则,美其名曰礼仪和礼貌,以便能够忍受如此频繁的会面,而不致相互争吵。

我们生活的太拥挤,因袭彼此的生活方式,相互磕磕绊绊,因此而失去彼此之间的尊重,对所有重要而热忱的交往来说,次数再少肯定也是足够的。据此我便无知地以为他是消极避世的,和中国古代大多数隐士一样,因功名不得而愤世嫉俗,逃遁山林。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9

《穿越天空的心灵》读书笔记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一本名叫《穿越天空的心灵》的书。书中的内容深深吸引了我。它讲述了:主人公盛欣怡妈妈病逝后,沉浸在孤独无依的恐惧中。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和“丸子军团”的几个“小丸子”成了朋友,受到“小丸子”们的影响,盛欣怡也开始接触到以前几乎都不敢碰的动漫,她迷上了宫崎骏的世界??那是让心灵飞翔在天空之城的美好和纯真,这是成长中的又一次跨越和进步。

这本书提到的大多数动漫作者是宫崎骏。宫崎骏的动漫主要是将梦想、环保、人生、生存融入其中。我其实也是宫崎骏的粉丝!前不久,我看了宫崎骏的《千与千寻》。故事奇特而有趣!在看的过程中,我不仅看到了宫崎骏在动漫里的奇思妙想,还看见了宫崎骏在动漫中让人懂得了环保的重要性。动漫在大人眼中幼稚而肤浅,看多了还会影响学习。其实,有些动漫帮助你励志;有些动漫可以让你想象力丰富;有些动漫可以培养你的幽默感??

书中提到了不少宫崎骏的作品,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风之谷》。故事描述了被污染的毒森林散发出阵阵毒气,为此人们不得不戴着防毒面具才能进入森林。人们认为空中的毒气源自于毒森林,所以他们想方设法要除去毒森林。后来人们才发现原来是毒森林吸收了地球上的毒气,从而净化了空气!

读到这里,我不禁为人类的愚蠢而感到愤怒!我想宫崎骏应该是反对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而在这里告诫人们。现实生活中,我们随处可以见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样的环保标语。可大多数人还不是随处扔垃圾,对树木乱砍乱伐!现在每年就有十六亿吨泥沙流入黄河,土地更是严重荒漠化。这些现象告诉了我们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读了《穿越天空的心灵》这本书,我真的感触很深。我希望大人们能少反对看漫画,因为动漫也是一种学习!最后,我希望大家能够当地球的小主人,让我们的环保方面蒸蒸日上!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10

不要认为《瓦尔登湖》引了若干孔夫子的话,就认为梭罗是在为别人的思想写作,安宁笔记——给《瓦尔登湖》。他不是在借鉴中国人的山水观念——也不是在模攀他们的生活方式:恰恰相反,他让这些因素都为他一个人服务。事实上,从西方对中国古典哲学的研究来看,思想家们都是非常独立的——他们从先哲的著述中汲取对自己观点有所佐助的内容,如伏尔泰选取“仁爱”,作为法国大革命的先驱性指导;又如英国人派使节访问中国之前,他们一度非常崇拜儒学,因为这给予了统治阶层一套非常完整且适合他们社会发展阶段的体系模型——梭罗也不例外,东方为他的宁静生活带来了精神上印证。

不若更公平地讲,除了现在已经不合时宜的繁杂礼制(以为我们大部分人所更正为“礼节”)之外,西方人引用中国先哲的言语频率还是相当高的:和西方的思辨与对微观世界的思考不同,东方讲求务实的哲学家们为后来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而对于梭罗的Walden,它们不过是修饰屋檐的雕花而已——虽然曾经师从大名鼎鼎的Emerson,作者本身却一点都没有他身上的那种大宏观的思想气质:梭罗的优点在于细腻,机敏而不多疑,热爱生活,并且热爱属于自己的思想(这也正是一个独具者所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同时,他的文笔独到优美(这点毋庸置疑),也是使得这部书成功的一个原因。

下面从文中摘录的语段,就是我认为梭罗写得异常精彩的部分。

No.1

人类在过着静静的绝望的生活。所谓听天由命,正是肯定的绝望。你从绝望的城市走到绝望的村庄,以水貂和麝鼠的勇敢来安慰自己。在人类的所谓游戏与消遣底下,甚至都隐藏着一种凝固的、不知又不觉的绝望。两者中都没有娱乐可言,因为工作之后才能娱乐。可是不做绝望的事,才是智慧的一种表征。

——简朴生活

在这样一段似乎有几分断章取义的文字里,我读到另一种人生的表述:人类千百年来的生活一直都是如此,风云不惊,却有沉重的暗流涌动。绝望是每个人天生所具备的气质,一切有关于命运的抵抗不过都是在拒绝这种与生俱来的气质:然而,在它面前我们却都显得如此渺小。对命运的服从于对命运的反抗之间,选择本已经让人感受到极致的矛盾与痛苦——而绝大多数人的服从的绝望,则更多地体现于根本不能实现的勇气的渴求。人类缺乏本身安宁的态度。在绝望的挣扎中,我们愈败愈勇,却越陷越深。

事实上我们少掉的,恰恰是真正带给生活希望的安宁。我们与自己渐行渐远,抛弃自己从前的生活方式,并想以变化来引领一种新的生活:但是真正的平静也许正是这种看似绝望的外表所具备的,晨起晚归的耕作,把梦想和星辰与风雨交织在一起。智慧并不强调避世,却是追求一种看似粗劣,实则高逸的自然主义的生存。

瓦尔登湖畔的生活正是这个样子。抑或,那也并不是瓦尔登湖周围所有的栖居者所具备的生活——正如陶渊明种豆,梭罗也种豆,可是陶潜之所以得到“草盛豆苗稀”的成果,而远远不及后者的丰厚所得,原因就出在种豆的心境。我相信,前者的心虽然孤高,却不能够真正洒脱于尘世,不能够与村野之间人类最为纯洁的生活相融合;而梭罗却将智慧带到这种生活里,而历史也证明他的劳作并不是为了逃离尘嚣,而是一种对贴近大地的渴望。

No.2

然而,据我们知道的一些角色中,也许只有瓦尔登坚持得最久,最久地保持了它的纯洁。许多人都曾经被譬喻为瓦尔登湖,但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受之无愧。虽然伐木的人已经把湖岸这一段和那一段的树木先后砍光了,爱尔兰人也已经在那儿建造了他们的陋室,铁路线已经侵入了它的边境,冰藏商人已经取过它一次冰,它本身却没有变化,还是我在青春时代所见的湖水;我反倒变了。它虽然有那么多的涟漪,却并没有一条永久性的皱纹。它永远年轻,我还可以站在那儿,看到一只飞燕但然扑下,从水面衔走一条小虫,正和从前一样。今儿晚上,这感情又来袭击我了,仿佛二十多年来我并没有几乎每天都和它在一起厮混过一样,——啊,这是瓦尔登,还是我许多年之前发现的那个林中湖泊;这儿,去年冬天被砍伐了一个森林,另一座林子已经跳跃了起来,在湖边依旧奢丽地生长;同样的思潮,跟那时候一样,又涌上来了;还是同样水露露的欢乐,内在的喜悦,创造者的喜悦,是的,这可能是我的喜悦。这湖当然是一个大勇者的作品,其中毫无一丝一毫的虚伪!他用他的手围起了这一泓湖水,在他的思想中,予以深化,予以澄清,并在他的遗嘱中,把它传给了康科德,中学生作文《安宁笔记——给《瓦尔登湖》》。我从它的水面上又看到了同样的倒影,我几乎要说了,瓦尔登,是你吗?

——湖泊

对这样的生活,我做不到不心存艳羡,但是却也叹服作者这种深沉的、对于家乡的湖泊的爱。他的文字里充满了美的叙述,仿佛有一支妙笔为伴——而这支妙笔,如果我们非要破译它的身份的话,那么,这就是梭罗对家乡的一种情怀。一个人即便有再强的语言功底,如果描写自己心中所漠然的景物,也断是写不出任何美好的文章的。

梭罗是一个可以挖掘出许多东方性格因素的人。首先,他便是一个有三分归隐情节的人。他生活于瓦尔登湖的那段时间,正是许多青年奋发于事业追求,而最不愿意回到村野之地的年华:在这一方面,他具有东方人格外提早的成熟,而从本质上讲,就是拥有异常宁静的心态,超乎年龄的生活智慧。另一方面,他又拥有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觉醒意识:也就是说,他连最高级的“东方式”矛盾都具备。他支持反对美国蓄奴制度的运动,并且在这个运动的领导人约翰布朗被逮捕,且被判绞刑处死时,发表了为布朗辩护和呼吁的演讲——这倒让我联想到了闻一多先生,虽然两者又是世纪之隔,但我们所看到的精神内涵式类似的。梭罗绝不是一个避世的、或者说是真正厌倦生活的人,恰恰相反,他的性格如此鲜活,和他家乡美丽的瓦尔登湖完美地契合。

既然前面提到了东方性格,我们便能够容易地联想到中国人的一种特殊的情怀:寄情山水不如说是寄情于自己的性格,这一点,饱读东方经典的梭罗不会不明白。抑或,两句话就能概括他对这座湖泊的深情之本:一句是俗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另一句则是李白的“相看两不厌”——不过青莲居士所寄乃是高山罢了。Nostalgia & narcissism,终究是连在一起的。

No.3

如果一个人听从了他的天性的虽然最微弱,却又最持久的建议——那建议当然是正确的——那他也不会知道这建议将要把他引导到什么极端去,甚至也会引导到疯狂中去;可是当他变得更坚决更有信心时,前面就是他的一条正路。一个健康的人内心最微弱的肯定的反对,都能战胜人间的种种雄辩和习俗。人们却很少听从自己的天性,偏偏在它带他走入歧途时,却又听从起来。结果不免是肉体的衰退,然而也许没有人会引以为憾。因为这些生活是遵循了更高的规律的。如果你欢快地迎来了白天和黑夜,生活像鲜花和香草一样芳香,而且更有弹性,更如繁星,更加不朽,——那就是你的成功。整个自然界都庆贺你,你暂时也有理由祝福你自己。最大的益处和价值往往都受不到人们的赞赏。我们很容易怀疑它们是否存在。我们很快把它们忘记了。它们是最高的现实。也许那些最惊人、最真实的事实从没有在人与人之间交流。我每天生命的最真实收获,也仿佛朝霞暮霭那样地不可捉摸,不可言传。我得到的只是一点儿尘埃,我抓住的只是一段彩虹而已。

——更高的法则

人以什么心态活着,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会怎么活着。一个忧郁的人永远不可能获得他所追求的快乐,相反,他的生活会变得更加忧郁而自闭,以适应他永远抬不起头的心态。同样道理,一个自以为自己可以由禀赋所鞭策的人最终会为禀赋所驱使——错并不在人的天性本身,也许却只是在驾驭中一个小小的方向性失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的关联是低级的,却也是最容易创造的。人把自己和周围的环境联系在一起而营造一种心绪,事实上是没什么难度的——但若想用心灵去破解一种心绪,则要遵从一个完全不同于此的法则。

如果说人生的变迁相当于一个运动,变化才是主要成因的话,那么在高一个层次的思想中,我们应该回归一个更为平静的层面,那就是“守恒”:好像每一天太阳都会升起,每一次太阳升起都会使大地遍洒欢乐与希望那样,人生在这个层面上时是薄的,却也是真实而伟大的。我们的获得看似是微小而不值得一提的,但是这种平淡而不张扬(中国人谓之“中庸”)的生活正是以这种方式使得人们获得明慧的思想,并将这个世界改造得更美好的。

N0.4

像湖水一样,瓦尔登的冰,近看是绿的,可是从远处望去,它蓝蓝的很美,你很容易就辨别出来了,那是河上的白冰,或是四分之一英里外的湖上的只是微绿的冰,而这是瓦尔登的冰。有时候,从挖冰人的雪车上,有一大块冰掉在村中街道上,躺在那里有一星期,像一块很大的翡翠,引起所有过路人的兴趣。我注意到瓦尔登的一个部分,它的水是绿的,一俟冻结之后,从同一观察点望去,它成了蓝色。所以在湖边的许多低洼地,有时候,在冬天,充满了像它一样的绿色的水,可是到了第二天,我发现它们已冻成了蓝色的冰。也许水和冰的蓝色是由它们所包含的光和空气造成的,最透明的,也就是最蓝的。冰乃是沉思的一个最有趣的题目。他们告诉我,他们有一些冰,放在富莱喜湖的冰栈中已有五年,还是很好的冰。为什么一桶水放久了要臭,而冻冰以后,却永远甘美呢?一般人说这正如情感和理智之间的不同。

——冬之湖

我关注的是最后两句话。这两句话使我感受到自然教诲的伟大——虽然这也不是梭罗的首创,它们对我却有一种超乎文本本身的启示。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11

合上《瓦尔登湖》墨绿色的封面,一股清凉的湖水已然汇入心间,澄澈见底,将心境荡涤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纤尘。正如徐迟先生在《序言》中所说:“《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它只适合在“寂寞和恬静”时阅读,静静地读,读得静静。我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瓦尔登湖》是属于心灵的。

白居易曾说:“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能心虚即我师。”这恰似这坐落在康科德的小木屋,梭罗就是在这里进行了两年两个月又两天的独居生活。他记录从春到冬的这一轮的风景,他的超验主义实践建立了一种与现代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对立的简朴方式,还原生活的原始状态。

真的很难想象,梭罗是如何生活下去,他将自己放在一个杳无人烟的地方,他拥有的只有一个简陋的小木屋,一张小小的床,一张普通的书桌和一些零落的稿纸,仅仅只有简单的陈设,仅仅只是他执着的信念,仅仅凭借着人对自然的欲望和热爱,他,完成了这伟大的实践,完成了这对自然的追求,完成了这本杰作,这不得不让后人称他为“自然随笔的创始者”。

这些如水晶般的思想,梭罗还记录了很多很多,终点就是起点,四季的轮回正是生命的苏醒沉睡,这些文字就像是一杯温水,让人沉浸,心灵正被一点一点洗涤,灵魂正被一点一点安静。

现代生活给人类提供了几乎随心所欲的舒适,水泥建筑抒情地摩天,水泥路面光洁少尘,而地下水却在不断地下沉,天空出现臭氧空洞,酸雨腐蚀我们的视觉。我们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又给自己埋下了生态陷阱,因而只能用回归自然来安慰自己的无奈。我们的祖先在被自然奴役时,敬畏自然,崇拜甚至神化自然,而作为子孙的我们,却颠倒过来,蹂躏、奴役、称霸自然。

梭罗在书中这样表述:“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我想,这真理该是:热爱自然,创造生活。

这是我读过最难读的一本书,正如徐迟所说,在繁忙的白昼他有时会将信将疑,觉得它并没有什么好处,直到黄昏,心情渐渐寂寞和恬静下来,才觉得"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肺腑,动我衷肠",而到夜深万籁俱寂之时,就更为之神往了。梭罗是一棵树,超脱人世,却在瓦尔登湖的夕阳下找到自己的位置。

希望通过这本书,读出清淡、读出真谛。当我们也能在心中勾勒出自己的“瓦尔登湖”,我们就会在自己的人生里获得这样恬然的生活姿态,月光般明亮却内敛,月光般平静却非凡,隐居只是一种选择,是否选择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日夜风尘仆仆的路途上,心内心外都要撒满一路月光。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12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创作的散文集,是梭罗对独居在瓦尔登湖时期的日记式的记录,记载了他独居两年时间里的认知与思考,两轮春秋的交替浓缩在了这18篇散文中。在19世纪上半叶,那个享乐与拜金的美国,物质侵占人们的日常生活,贪婪和欲望控制着人们的思想,人们蜂拥着卷入财富与金钱的洪流,但人们却越来越疏忽对于自我与自然的认知。梭罗独自从城市去往一汪碧水的瓦尔登湖,从物质喧嚣的孤岛逃到精神宁静的港湾,完成了一场追求人的自由精神,与强调人与上帝间的直接交流和人性中的神性的超验主义的精神探寻之旅。序言里说《瓦尔登湖》是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它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在这本“私人化”的书里讲述了梭罗两年面对平静的瓦尔登湖找到的答案。对我们而言同样也有所裨益。

“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吸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用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在简单”。简单,简单,再简单可以说是对物质上最纯粹的概括。梭罗向友人阿尔柯特借了一柄斧头,就孤身一人,走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畔的山林中,自己在湖畔建了一个小木屋,并在小木屋生活了2年时间。

在他的“节俭”一篇说到“我们可以简单点,再简单一点,用不着每天思考生命的价值来度过生命。为着黎明和大自然,以及心中的欢快曲调活着。用精彩的思考填满生活的长久,比看重年轻女郎的演出更看重精神的富足。”梭罗面对生活单纯的态度在每一篇中都有体现,如《来客》中“单纯也是一种智慧。在这个哲理满天飞的时代,极尽单纯的思想可能更闪着绚丽的光。人与人之间的来往,只限于为了思想感情的交流,启发和深思的感动,即是足够。就像我们不该为了填饱肚子去拜访他人,应是为了填饱精神的空缺。我所盼求得来客,是冰心一片的美丽黑夜。”

不常去思考生命的价值,反而拥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自然而又平凡的去发现生命的价值,或许生命本就不应该是喧扰的,简单更能体现生活的真实。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化的趋势好像还没有要停下的意思,匆匆的人们踏着鱼肚白去,赶着落雁灰归来,归来又急忙拿出手机打开一个又一个软件陷入罔无的空虚之中,明明我们天天赶着与时间赛跑却总是有许多人感到空虚与不快乐,明明我们一天到晚四周被人群包围却总是抱怨自己空虚与孤独。这些或许我们都可以在巜瓦尔登湖》中找到答案,我们不该为了填饱肚子去拜访他人,应是为了填饱精神的空缺。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13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读完这本书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画面就是陶渊明的世外桃源,而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就是瓦尔登湖,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一人独居,与鸟为伴,与鱼为邻,全身心融入到大自然中。一人独白,不断的追求内心真实的想法,没有尔虞我诈没有鱼龙混扎没有鸡毛蒜皮,不断自我探索自我发问自我反思,这是一种怎样的孤独与安静,读者无从体会。

当社会高速发展,经济日趋发达,物欲愈发膨胀,人们向大自然索取的越来越多,但作者却在回归自然回归自我,宁可做一个与当下社会格格不入的人,选择独处选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是需要放下太多杂念太多东西才能做出的决定。每日与飞鸟对唱,与鱼溪水,小日子甚是潇洒,时常羡慕那先说走就走的人,因为总是觉得自己被生活所禁锢,被家庭被工作被其他事所困,我们太追求物欲及感官体验,精神追求逐渐贫瘠,用作者的话说那就是“我们这样的生活不能称为真正的生活”。

瓦尔登湖这本书阐释了一种理想状态下的完美生活,是现代人眼中的诗和远方,能让人忘却眼前的苟且并沉浸在作者描述的美好生活中。有时候看一本书就是体验一种感觉,仅仅是体会那种宁静与淡然,就像文中阅读一章所说:“大多数人学会阅读,仅仅为了得到一丁点儿方便,有如他们学会阿拉伯数字,只是为了记账,免得做生意时上当受骗;对于作为一种高尚的智力练习的阅读,他们就知之甚少,乃至于一无所知了;但是,从高尚的意义上来说,唯有这样才算是阅读,断断乎不是像奢侈品那样吸引我们的阅读,也不是使我们更高贵的官能昏昏欲睡的阅读,而是恰恰相反,我们不得不踮起脚尖去阅读,把我们最警觉、最清醒的时光奉献给阅读”。读书是一种爱好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愿我们都能把最警觉、最清醒的时光奉献给阅读。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14

从1845年7月到1847年9月,梭罗独自生活在瓦尔登湖边,差不多正好两年零两个月。瓦尔登湖不仅为梭罗提供了一个栖身之所,也为他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精神氛围,之后他推出了自己的作品《瓦尔登湖》

哈丁曾说过《瓦尔登湖》内容丰富,意义深远,是简单生活的权威指南,是对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钱社会的讨伐檄文,是传世久远的文学名著,是一部圣书。

现代化的生活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水泥建筑越来越多,水泥路面尘土减少,但地下水却不断下沉。天空中出现臭氧空洞,酸雨腐蚀着我们的视觉。我们不断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问题:森林覆盖率急逸下降,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生物的多样性不断减少……整个自然生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与污染,而且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也变得岌岌可危。

如果我们多一些反省,对大自然多一些奉献、少一些索取,如果人间多一处瓦尔登湖,人类是就会多一条后路。人类也会重新回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之中。所以,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15

初读这本书时,只草草翻了几页,散文式大段大段的景色描写让我觉得索然无味,只觉得枯燥无趣。现在想来,也许当时是带着少年人的浮躁,而经历大学联考后的我在偶然清书的时候,又翻出来这本书,伴着难得充裕而闲暇的时光,我再次开始了我的瓦尔登湖之旅。

湖滨山色仿佛是一个世外桃源,虽然因为译本原因,很多句子读起来生涩而别扭,但透过梭罗的笔下仍能带我进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里。这里有着四季的更替,春日中晨光微融,飞鸟啼鸣,夏风里虫声嘤语,秋光中落英缤纷,冷冬中的雪花脉络。梭罗对自然感触之细腻和热爱,也尽倾洒与笔尖,这是一本自然之曼妙的文字临摹,也是一部极其私人化的絮语。

他曾骄傲地宣称:“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与这个王国相比,沙皇帝国也不过是一个卑微小国,犹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团。”你看到的也正是属于梭罗的世界,驾一叶扁舟于湖上吹笛,亦或是一个人垂钓湖边,悠然自乐,梭罗就好似中国古代的隐士,与山林之中自寻乐趣。“从圆心可以画出多少条半径来,而生活的方式就有这样的多。”在今天这个忙碌的时代,每个人仿佛也都被一种叫做生活的网给笼罩,无形却更是致命,梭罗的笔下的世界就像一个望远镜,让你沉浸其中而内心渐渐平静。

虽说梭罗所写自然之景占了书的大部分篇章,但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点点哲思也都包含在其中,所以,《瓦尔登湖》切忌浮躁,要慢慢地看,细细去品读。

一亩荒地,简陋木屋,梭罗抛弃工业时代城市的便利,选择与自然为邻,他睿智的看到了工业时代中物质对人们精神的创伤,于是他选择独居自然,于质朴中询问自己的内心,简单而朴素的琐事占据了他书中的篇幅,返璞归真,最简单的道理去也是往往最难做到。但他感性也同样理性,他有着对工业时代社会和经济的敏锐洞察,他并不排斥工业革命给人带来的成果,他思索的是我们总是用错误的方法和态度去对待科技,让科技为我们戴上了手铐,脚铐。这些思索在今天这个价值观更加多元化的社会也同样值得探索,人们的精神危机仍不容乐观,空虚与迷茫时刻会充斥着大脑,不如进入瓦尔登湖畔来一次灵魂的洗礼。

梭罗是幸运的,也是勇敢的,我们固然不能说有这般果断与毅力抛弃城市的便利。但是也可从其中寻觅出点思语。亦或浮躁是这个时代的通病,被物质裹挟的人们总是太急于求成,这本书便像是一座桥梁,让你与方寸之地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