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城>校园范本>读后感>

(优秀)《傅雷家书》读后感

读后感 阅读(2.69W)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优秀)《傅雷家书》读后感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

《傅雷家书》的阅读接近尾声,读完了他一封又一封信,体会到了他的思念与牵挂,我似乎对亲情、友情,有了更深的理解。

傅雷和他的儿子,把父子关系转化为朋友,两个人交流着对艺术的见解,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相互学习,这是多么让人羡慕的父子关系啊!父亲有许多不明白的,会询问儿子。对文章有不同的理解,会和儿子讨论,他和儿子成为了最亲密的朋友。他给了儿子很多思考,不断鼓励着儿子,支持他。他永远相信儿子,无论他是有成就,还是做错了事,傅雷一直会在他身后,安慰着他。

在做最亲密的朋友的同时,他又是位循循善诱的父亲,信中无不体现出他对儿子的`思念、担心,不断告诉儿子要多休息,合理安排时间,担心他吃不消,他也是最了解儿子的那一个。当儿子和弥拉有不愉快时,他会想办法,让儿子平静下来。当儿子很少写信时,他也明白是儿子工作生活太忙,来不及写信。但他会在自己生病时,再累也要去为儿子翻译一篇文章、一段文字,哪怕是只言片语,能知道儿子现在身在何处,是否安好,也会很满足,可见父爱的伟大。

傅雷能理解儿子很忙,不会多去打扰他,但每次都会不断告诉儿子许多重要的道理,告诉他的人生、学习、人际交往。更是循循善诱的好父亲,他与儿子相处模式,又是多少家庭向往的呢?

时间,距离都不是问题,傅雷让儿子充满了艺术的熏陶,让他无论在国内有多不顺,也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傅雷对儿子的爱,让傅聪学到了很多接触不到的东西,不禁让人感慨傅雷的艺术造诣。

现实中又有几个家庭的父子关系,如此融洽。我们应该多去理解父母,才会发现他们的苦心。最后读到遗书,也很感慨,父母好像老去的很快,遗书好像读完,还觉得还在某处,关心着儿子,看着他不断的学习。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2

读完《傅雷家书》,不禁感叹父爱的伟大,这是在儿子傅聪出国留学期间,父亲和母亲教导、叮嘱儿子的书信。书中记录了多个年父亲对儿子教导的话,十分具有教育意义,同时用家常的语气,使得整本书读起来亲切温暖、朴素易懂。

就像在书中的开篇,有这样一句话:“昨夜月台上的滋味,多少年来没尝到了,胸口抽痛,胃里难过,只有从前失恋的`时候,有过这经验。”短短几十字,就将自身实实在在的经历写了出来。

其实开篇的这些内容,也诠释了为什么会让父亲感到这么难过,一方面是离别之痛,担心儿子在外受苦;另一方面是悔恨之痛,因为那时父子还有些小矛盾,待父亲幡然醒悟时,却为时过晚,儿子已远在他乡。这本书里也有不少地方催人泪下,“真情实意”成了这本书中的一个重大特色。

说是教导孩子的家书,那么教育方式也是特别了。傅雷在家书中也常常开导儿子在音乐上的困惑,虽然父亲不擅长音乐,但父亲会教导儿子学会自我分析,明确下一步的目标,同时也经常鼓励儿子,让我首先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除了与他谈艺术,谈工作学习,也和他他谈思想,谈为人处世,向儿子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而母亲则更关注日常琐事,事无巨细的关心儿子的点点滴滴。

同时,我也在书中学到了许多哲理。

“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里着眼,马拉松赛跑才好。”

“无论男女,只有把兴趣集中在事业上,学问上、艺术上,尽量抛开渺小的自我,才有快活的可能,才觉得活得有意义。“

“‘学然后知不足’,只有不学无术或是浅尝即止的人才会自大自满。”

上百封信,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先生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命运的起伏。字里行间,凝聚着傅雷夫妇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3

傅雷在一九五四年到一九六六年之间写给儿子傅聪的信,内容涉及生活、社会、音乐、婚姻、文学、艺术、宗教、历史等各个方面。

读后感:

每当翻开这本书时,脑海里就会自动播放起许飞的那首《父亲写的散文诗》,不管是这些信还是那些日记,无不包含着父亲们平日里那不轻易说出口的爱。信中的语气殷殷切切,读不尽的关怀和恨不能自己冲上前替孩子经受枪林弹雨的热切。

原来不管他们的身份地位如何,儿女面前,父母总是卑微的,尤其是孩子长大成人之后。他们不断地小心试探,我亲爱的孩子什么时候可以有空多回复我哪怕是一两句。即使孩子长大,生活方面,他们担心的依旧是他们吃饱了没、加衣没,有钱花没、遇到问题会解决没。.。.。.仿佛他们还是自己掌心那个蹒跚学步的孩子。.。.。.

当然,这本书能够收获的不只是字里行间流露的爱,更多的是傅雷对儿子在生活处事、文学作品、艺术体味等方面的讨论和教诲,比如,学习的时候不要求速度,天下没有速成的学问。时刻牢记自我批判。“艺术家需兼有独特的个性和普遍的人性”。智慧使人醒悟,信仰易让人偏执。.。.。.

读的时候只感觉像多了一位拳拳关心问候你的老父亲,不仅有满满的关爱,还有谆谆的教诲。里面提到的许多傅聪的问题我也有,许多年轻人也有,比如遇事容易感情用事,不会拒绝别人,对人没有戒心。.。.傅聪都对傅雷提出了适当的建议。这是一位来自爱子的.父亲的忠告,自然不会有私心。他只会把他所经历的、所总结的经验毫无保留地讲给你听,只为了你哪怕少走一点点的弯路。读完以后许多问题豁然明朗。

这是一本老少皆宜的书,当然,国中生往上会更容易读些。不一样的年纪读自然是不一样的味道,上面是我读出的东西,你呢?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4

翻开页页泛黄的书信,散发着淡淡的墨香,眼前仿佛是父亲殷切的期盼,母亲欣慰的笑容。正所谓“润物细无声”,傅雷家书是父亲对在波兰留学儿子的教诲,更是一位父亲对儿子无声的爱。

一封封家书寄托了傅雷对儿子艺术上的告诫,精神上的.勉励。《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至1966年间写给儿子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从一纸纸泛黄的家书中,我看出傅雷与傅聪已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为艺术上、思想上的知音。

在散发缕缕墨香的家书中,不仅是给予儿子艺术的教诲,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读罢,我深受启发。

我从小就有一个学医的梦想。由于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我看到了医务工作者的家国情怀,医者仁心,这使我更加坚定这一梦想,梦想终归是停留在脑子里的幻想,如若不付诸行动,永远不会变成现实,学医的第一步是学好生物,但偏偏这门学科,我的成绩很不理想,我想努力,但每次都被借口打败。当读到“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时,我憣然醒悟,一味地责备自己,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唯有用行动才能证明你心之所向,我决定用行动证明一切,不让梦想成为空谈,不被借口打败,而是打败借口。

从这本书中,我读出了父子之情,读出艺术修养,更读出了人生哲理。这对于傅聪,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笔可贵的财富。

感谢在这个假期遇到“傅雷家书”,我还想再次走入那张张泛黄家书的背后,去探寻更多的人生哲理。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5

《傅雷家书》,如此熟悉却又生疏的一本书。

熟悉在于上个学期草草的略读,而生疏又在于由一个小组去共同精读。

家书向来都是远在天边的亲人们交流感情的第一见证,当人傅雷与他的儿子所撰写的家书也毫不例外。这本书通过父子两辈之间平易近人的措辞,仿佛在向我们缓缓慢慢地阐述过去的事情。就像是一部连续电影,一点一滴逐渐浮现于你眼前。

开篇我们就了解到了傅雷与他的妻子对于远去的儿子的依依不舍之情,以至于眼睛都哭红肿了,总是不大想说话等等。所以傅雷家书所表达出的第一点,家庭成员的感情,是十分的震撼有力的。我思念我的儿子,我牵挂我的父母,信中不谈玄妙的礼尚往来,而更多的是沉重的浓厚亲情,一丝矫揉造作也没有。但严厉的傅雷并不只表现出了卿卿我我的挂念,对于儿子在艺术方面的`造诣,也是费心费力。不时出现甚至占了绝大篇幅的音乐上的灵魂共鸣与讨论,让我们仿佛切身实地感受到了父辈对儿子苦口婆心的教育,这份看似有些唠叨的说教,更是表达了傅雷对儿子的爱。当然,对于儿子如何做人,做一名中国人,傅雷也没有少一点篇幅。从与人相处,再到婚姻,似乎都有些傅雷指教的影子存在。可以说,在这一方面,傅雷迸发出了极为激烈的爱国情感,并要把这份精神传授下去。

这本书虽然只是家书编集,但又不仅仅是家书。傅雷所教会的不仅仅是傅聪,更是我们这些新时代的青少年。或许我们可以或多或少地从中认识到,我们要奋发图强;又或许我们也会被那种爱国情怀所鼓舞,去为了国家奋斗。人生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让自己成功,而更多的是为国家效力。傅雷的诠释,就是一个极为优秀的中国人,带着那份永垂不朽的中国魂。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6

身边一向有人给我引荐这本书,但我一向没有去了解。今天一看,确是让我形象深入。

让我得到这样感触的原因——傅雷先生有着异样的品格魅力。

“真实的光亮绝不是永没有漆黑的时刻,仅仅永不被漆黑所掩蔽算了。真实的英豪绝没有卑贱的情趣,仅仅永不被卑贱的情趣所服气算了。”这是傅雷先生对咱们品格上的'鼓舞,言外之意流露出他品格的尊贵。就好如他批评八股文,以为八股文是使人思维懒散,感觉麻木,遇事不认真负责的产品。

而这种共同的品格魅力不只体现在文学方面,还在于艺术和人生。他从前说过:“先做人,其次做艺术家,再次做音乐家,最终做钢琴家。”他将层次讲的很清楚,也说明晰没有一步登天的事,没件事都是要一步一步做起的,而这全部的根底便是做好人。

也正因如此,他对孩子们的教育也脱不开品格,乃至是着重于品格。这种教育方法令我入神,我以为这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这让我知晓成果并不是处于榜首位的,品格才是。只要具有杰出的人品,才会让一个人的文明素质提高,才能使一个人获得更加优异的成果,才会懂得什么是感恩以及怎样去感恩。

我期望每个家庭都能懂得这个,我期望他们不会再一味地寻求孩子的好成果,而忽视对他们品格的培养,我期望那些因一些琐细小事而引发的弑亲事情不会再呈现在人们的视界中,期望当今的社会越来越洁净.

我信任这个社会会越来越阳光,每个家长教育也会更加明丽。我也会做好我的本职工作——学习,真实做到从我开端,为子孙做好的典范!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7

很多时候,一本书都有其最佳的阅读年龄。虽然很多年轻人的评论普遍都很负面,可对于我这样一个走完半辈子的人来说,《傅雷家书》所带来的百感交集,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得清的。

这原本就是家人之间的书信往来,在当时的条件下,书信是最普遍的交流信息的方式。作为父母,既然不能常常见着孩子,那深切的牵挂和思念,恨不得在纸上全数倾吐,所写内容自然也不会有任何避讳,家长里短,叨叨扰扰,想说啥就写啥,如同孩子就在眼前一般。对子女而言,也是见字如面。

可傅雷毕竟不是一般人。他学识渊博,艺术涵养高深,他熟通西方文化,但更追崇东方文化的精髓,他对于孩子的教育,是身教重于言教。他品性率直,个性刚毅,同时又拥有艺术家的敏感气质。他身上体现中国文人的清高自傲,却又平易近人。一个严谨,认真,聪慧,高贵,正直,敏感,以精神追求为重的学者与一个爱子情深的父亲的完美结合。在其人生后半段,与儿子书信往来的十多年里,写下了三百余封信,单就提笔涂墨,平均每封达数几千字(后期因眼疾不得不打字),并逐一编号登记,字里行间承载着一个深沉如山的爱。

而书信的内容,除去生活琐事外,首要还是重在道德教育,以"先做人"为第一原则,从琐事,细节,古语,经典等等谈开,无一不体现其良苦用心,孜孜不倦的'教诲。此外,在信中还有如此之多的关于东西方文化,艺术,哲学的精彩论述,以及对中国古籍作品的推荐与评论,较为难见且珍贵。父子俩最终性情相近,通过精神交流与共鸣,共同在艺术的世界遨游,也是令人羡艳。

可叹的是,这段至情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被抹上一道如此浓烈的悲剧色彩,不由扼腕,几度泪目。一身清白留人间,最好地诠释了傅雷作为中国文人的节气与自尊。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8

家书,所谓就是家人间的来信。在《傅雷家书》中,傅雷在十几年中给傅聪写的一百多封信中,字里行间处处亲情满篇,还有对傅聪的教导,教他如何做人、做事。

在这本书中,每一封家书都是精神上的财富。傅雷给傅聪写的信中,大到祖国之事,小到傅聪家庭当中的琐碎之事。傅雷在给傅聪的每封信中几乎都会给他强调一些重要的事,例如:如何对待感情、如何理财、如何对待工作、如何劳逸结合……等等。

在这本书中,可以看到傅雷对祖国的`热爱,祖国之事,他是必要给远在他乡的傅聪提到,让他时时刻刻知道祖国发生了什么事。而傅聪也真是像极了傅雷,傅聪身在异国他乡,学习了很多语言,为国争取了许许多多的荣誉。当然,他也必不可能会忘记了自己的母语,反而他的母语却越用越流畅。

《傅雷家书》他教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那严厉的家规和那许许多多的礼仪,更多的可能是展示给我们的是傅雷与傅聪的亲情。在我看来,傅雷和傅聪不像是一对父子,更像是一对兄弟,傅雷给傅聪的信中,除了把他是父亲这一角色给傅聪展现出来,还有一个角色就是当作兄弟这一角色。

在看到傅雷与傅聪的亲情时,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自己的父亲、母亲,他们总是为我的事而着想,有学习上的事,有生活上的事,以前的我作业总是拖拉,父母天天督促着我,现在想想真是后悔不已。还有许多事……

现在我读了这本书,更多是的对自己自身的一个评价,以前的我总是对自己的父母不满意,总是对他们大呼小叫,他们也是不停地包容着我,而现在,我已经今非昔比了,不会再像以前这样了。

我感谢这本《傅雷家书》,他写给傅聪的信,教导的不仅仅只是傅聪,更是我,更是读这本书的每个人。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9

《傅雷家书》中的内容蛮简单,主要都是傅雷以书信给两个儿子在艺术,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指导。一步步见证孩子的成长与成功。

正因为全书的书信,刚开始读时是真的枯燥无聊,里面既无跌宕起伏的故事,也很少极大煽情。不过,看着看着,也就慢慢习惯了。大概是因为看久了,就觉得顺眼多了。

在这部书中,傅雷用作为学者,父亲两个身份写信。既有对儿子的愧疚,又会表达自己强烈的思儿心情;既会跟儿子谈美妙的艺术,又会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面对儿子的情绪,感情,都以开明,理性,乐观的态度去指导儿子。也是嘴硬心软,现实平静,信中表达自己的爱儿心切。是个优秀,理想的.好爸爸,好教师

对此,我也不禁想到我的父亲。他虽然没有傅雷一样高深的文化,也不会专业的述语,但他会用最平凡的一切给我极大的温暖。之前,我对于自家老爸对我高谈大学,高中的事较为不满,当时心里只想着当下,对爸爸这种话题即是烦躁。后来,一回,家里亲戚和爸妈在谈孩子的话题,这个话题总会使大多父母孩子敏感。他那时爸爸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我知道她现在有压力,她也长大了,要自由,会叛逆,所以对她的成绩,我不去计较。”就是这句话使我对爸爸一向形象改观。以前只觉得极好的高中,大学都是爸爸对我的必须,之后我才真正明白,这只是期望与动力。这就是爸爸给我的一个教导。

通过这本书,我懂了,父母心底最深沉的爱,从来都是毫不掩饰的给予孩子。用自己的经历,理解给孩子上无数堂有意义的课,他们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师,用淳朴,平凡为孩子铺设自由的未来。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0

这周周末,我读了一本好书《傅雷家书》,读后收获颇多。

其中一段文字令我记忆深刻,回味无穷:“以后要多注意,坚持真理的时候必须注意讲话的方式、态度、语气、声调,要做到越有理由,态度越随和,坚持真理原是一场艰巨的斗争,也是教育工作,需要好的方式、手段,还是有耐性。万万不能动火,令人误会——理直也不要气壮,得理也要饶人。态度谦恭,虚怀若谷。”

这段文字虽朴实但饱含着真情实感,饱含着傅雷对儿子的殷切的期盼。从“讲话的方式”可以看出,傅雷的细致以及对儿子教育之严格。在傅雷的眼中,做人一直是放在首位的。他教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可以说,傅雷是一个立德树人的`典范,是天下父母仿效的榜样。

而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父母都只要求学习成绩。我们家附近住着一个小姐姐,她的父母是高中教师,对她的学业水平要求格外严格。每次放假,她就像一直被束缚在笼中的小鸟,不能出家门,不但要完成家作,还要完成父母给她的额外作业。

在他们家中,学习是首要任务。虽然小姐姐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也许是因为这样,她也变成了一个骄傲自满、轻视他人的人。

学会做人,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傅雷对儿子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育,不但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做人,也让我们懂得了父母的一片苦心。

父爱如山,母爱似水,他们的爱,用金钱无法买来,却如金子般宝贵。但是最优秀的父母不仅仅是给予孩子最深情的爱,更重要的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1

假里读了《傅雷家书》,感触颇深。

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的傅雷先生不仅是个著名的翻译家,还是个严厉尽责有一套独特的教育方式的父亲。

家书包含了傅雷先生对祖国的赤子之心,对儿子深挚的爱。家书中强调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和面对生活的问题。傅雷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淳淳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到困难不退缩不气馁,取得成就不去沾沾自喜,正如古人云:“胜不骄,败不馁”。还要有对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对艺术对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另外,先生对儿子的日常生活也进行了细致耐心的教导,譬如,日常生活中劳逸结合,正确理财,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傅先生雷对孩子的良苦用心,对我日后的工作受益匪浅。

傅雷先生用生动的语言及其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艺术修养。洋溢着父子情深,他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能够真正的去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做好一名优秀的领航人,对孩子们淳淳教导循循善诱带领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翱游。

《傅雷家书》其中一封家书令我记忆犹新。这封信中由莫扎特乐曲的特点谈起艺术,即而得出结论:“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须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之后自然而然地谈到了艺术家要有一颗赤子之心,真诚做人的主题,诸如此的循循善诱在书中的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到。

正如傅雷先生说的那样:“真诚是做人的根本”,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要真诚做人,真诚待学生,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循循善诱孜孜不倦地投身教育事业。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2

家,是在风雨席卷大地的时候一个温暖的避风港;家,是在现实中处处碰壁时候的一丝慰藉。读了《傅雷家书》这本充满亲子之爱的书。我感受到了亲情之伟大,之绚烂。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45年至1966年间写给孩子们的书信,每一封信都充满了傅雷先生的“拳拳父爱”。父子之间谈艺术、谈人生、谈道德、谈做人,开拓我的眼界,使我受益匪浅。

读了这本书,我打从心底里,感叹于这伟大的爱。他们之间没有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坦率得像个久别重逢的老友。从艺术中的精神世界聊到物质需求,从做人的基本道德谈到中外的世事,可以促膝长谈个天南地北;推荐书籍、推荐汉代石碑上的`刻画,共同欣赏人类的智慧。更有快漫出纸张,漫出天际的父爱令我动容。傅雷先生病重,却依然坚持给儿子写信、寄信,只为儿子在异国他乡为人处世时多一份后盾,过得安定;又担心儿子在国外语言的干预下忘记中文,傅雷先生细心地找来了许多古籍帮助儿子……何来这份坚持?是父亲对儿子最真挚的爱,是一种伟大的本能。我赞美这温暖的本能,叹于它的朴实而绚烂。回首,我们的父亲不皆是如此吗?

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对子女充满爱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地成长。

从这里边我想到了现在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确实令人担忧,许多孩子的自主能力越来越低,以至于现在的孩子不能适应社会,不能自己照顾自己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正是中国父母的悲哀。所以培养一个孩子,最好要在他小的时候,该给予自由就给予,该让他自己去冒险,就让他去……不要过分溺爱,让他自己去承受一些事情。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3

“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无论在做人方面,演奏姿态方面。”这句话源自《傅雷家书》。这句话,表现了傅雷先生对他儿子无声的爱,与儿子真正成为了朋友,成为了儿子良师益友。这是父亲对待孩子最高的爱——成为孩子“忠实的镜子”。

所谓最高的爱,不过是知道对方在想些什么,在他无助时帮他,在他迷茫时开导他,在他悲伤时安慰他,在他快乐时分享他。所谓忠实,不过是知道对方的优缺点,在他做错时,敢于直诉;在他进步时,先于赞赏;在他成功时,勇于评论;在他失败时;指出误区。所谓镜子,不过是懂得对方的'特点弱点,在他狂妄自大时,告诫他重新认识自己;在他一蹶不振时,激励他反思自己;在他超越自我时,提醒他正视自己。方为真正浓浓的父爱,傅雷先生便是如此。

任何父母都想望子成龙,在这一点上,我的父亲和傅雷先生是一样的,傅雷先生希望他的儿子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我父亲要求我做一个“学习第一,游戏第二的学生。”任何一个父亲都深爱着儿子,而在这一点上,我父亲与傅雷先生又完全一致,傅雷先生通过书信来当儿子的“忠实之镜”,我父亲则是通过点滴小事的时时提醒来当作我的“忠实之镜”的,也许你会说我父亲怎能和傅雷先生相提并论呢?没错,我父亲没有那么高的艺术造诣,但在父爱这一方面,恐怕所有父母都是一样吧?

最后,我想用《傅雷家书》中的一句话来结束文章:“当你泪光闪烁时,记住,我是你最好最好的——镜子。”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4

善于沟通,得出共识;敢于提问,问出真理;勇于质疑,寻得智慧;勤于磨砺,炼出实力。沟通是父慈子孝的最好的通行证,这一点在《傅雷家书》中很明显。

通过书信,傅雷先生与儿子一起讨论艺术,研究乐曲内涵,交流彼此的思想,激发出新的思想火花。一封封家书犹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父子俩乐享其中。

傅雷希望通过自己对人生和艺术的理解,教育和领导儿子,激发儿子通过书信畅所欲谈,一方面及时发现儿子的问题,给予帮助和指导;另一方面也希望从儿子的成长过程中获得新的思想、艺术和生活感悟。

傅雷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做人要谦虚,严谨,面对困境不气馁,面对顺境不骄傲。当儿子情绪低落时,他告诉傅聪:“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的酒浆。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对于儿子的`矛盾,他又这样剖析并激励:“别担心,解决一个矛盾,便是前进一步!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止境,没有完美的一天,人生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一天!”字字句句,都蕴含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迪。

傅聪也遇事主动写信,漂洋过海寻求沟通交流,主动为自己减压,改正错误,放下包袱,降低风险。一个虚心好问的孩子形象跃然纸上。

正确沟通,是父慈子孝的最好的一剂良药。没有沟通,哪来廉颇与蔺相如的将相和呢?

想起正在冷战的我和父亲,每次和他在一起便会有怨恨的目光,但我心里也很愧怍,可每次吵架两人总是无法沟通,最后我总是免不了挨一顿揍或者受一阵责骂,只能在周末独自抱着冰冷的手机,想要找个诉说的对象,却也不知道做什么……多与父母通通电话,或视频聊天,说说学习生活,一吐为快,撒娇,加深自己与父母的感情吧!

谨记:正确沟通,父慈子孝的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