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城>节日范本>中元节>

中元节习俗汇编15篇

中元节 阅读(1.5W)
中元节习俗1

中元节的来历

中元节习俗汇编15篇

相传,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所以人们称七月为鬼月,这个月人们任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每年农历七月十四/十五日为盂兰节,又称中元节、七月半或鬼节,过去人们在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还准备一些菜肴、酒、饭、金银衣纸之类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农历7月14/15日是阴间最大的节日—————鬼节,又称中元节或盂兰盆节,是我国三大冥界重要节日之一。民间有阳间过元宵节阴间过鬼节的传说。据说,当日阎王也会披着盛装和鬼众们共度佳节,并且让我们活着的人一起为他们祝福,祝愿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们心想事成,快乐享受人间没来得及享受的幸福。因此,我国许多地方界时将举办祭祀、参佛、净墓、回顾、赏花、垂钓等活动以示庆祝。

鬼节源于目连救母的故事:“有目连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连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据说当时目连在阴间地府经历千辛万苦后,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刘氏,发现她受一群饿鬼折磨,目连想用钵盆装菜饭给她吃,菜饭却被饿鬼夺走。目连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连的孝心感动,授予其盂兰盆经。按照指示,目连于农历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得到了食物。为了纪念目连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即我们现在所说的“鬼节”。

书上说古时候的这一天,人们会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法师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下面供着一盘盘面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过了中午,各家各户纷纷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蓝、红、绿等颜色的三角纸旗,上书"盂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仪式是在一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的。紧接着,法师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众僧诵念各种咒语和真言。然后施食,将一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这种仪式叫"放焰口"。清代文人王凯泰曾有诗曰:“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描写的便是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过鬼节的习俗。

由此可见,“鬼节”是因传统美德的孝心而起的。如今我国北方的人们仍然在这一天用烧纸钱的方式祭奠早去的先人,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虽然祭祀方式简单,但基本上保存了鬼节淳朴的意义。因为血脉的召唤,感情的延伸,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提醒,都赋予了鬼节丰富的人文内涵。即使年代不同了,烧去的礼物也不同了,但永远捎不完活着的人对远去亲人无尽的绵绵哀思和深深的怀念。但“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这个特殊的节日有着不同的感受,因为,未来的节日正毫不留情地向自己走来,从朦胧到清晰,从思念到恐惧,从恐惧到坦然,想念过去人的时候,其实也在思考着自己今天活的经历、内容、方式和活的追求。”

七月十四/十五,鬼门关大开之日。不管是烧纸钱送祝福,还是捧雏菊寄哀思,或者互联网上祭先人,或者是放河灯,今天活着的人一起思念过去的人,共同送去对先人的祝福,是人灵性的自发,是感情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信仰。而且同时“活着的人要好好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不要愧对社会和朋友,不要愧对了已经永远离去的亲人。因为,总有一天我们要和他们相见,到时候,你可以自豪地说,在人间是好汉,在阴间也要做鬼雄!”

我国各地的中元节习俗

河北省: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广平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称为“送羊”。清河县七月十五上坟祭扫,以蒸面羊赠送女儿。

山西省:永和县读书人於此日祭魁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於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五谷之形,於田间祭祀,称为“行田”。马邑县民中元节以麦面作儿童的形状,名为“面人”,互赠亲戚家的小孩。忻县农民於中元节在田梗上挂五色纸。广西省:阳山人以七月十四日为目连节,多杀鸭祭祖,当日路无行人,名为“躲鬼”。

河南省:商丘县中元祀地官时,悬挂纸旗於门口,传说可以防虫。孟津县中元节放风筝。郲县七月十五日在门前画一灰圈,在圈内焚烧纸公以祭拜祖先。山东省:长岛渔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贴一纸条“供_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装上食物、衣帽、鞋袜等用具,然后点燃蜡烛,由已婚的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沾化县各家采麻柯及新鲜草叶搭棚子,称为“麻屋”,请祖先牌位於其中祭祀。独陵县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家家吃粗茶淡饭。

陕西省:临潼县七月十五日烧纸祭麻姑。城固县中元节农家会饮,称为“挂锄”。延缓农家,中元节早晨至田间,择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挂上五色纸旗,名为“田幡”。

江苏省: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仪徵县各地尚流行一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兴县中元节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东县乡民於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

四川省: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带人们用纸扎“花盘”,上放纸钱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内边走边念:“至亲好友,左邻右舍,原先住户,还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请上花盘,送你们回去罗!”说完后端到屋外焚化。

浙江省:嘉善县以中元节下雨为水稻丰收之兆。桐庐县民中元节晚上鸣锣撒饭於野,称之“施食”。浙东的盂兰盆会,请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结”,一边念经。天台中元节吃“饺饼”,筒类似春卷。又有放路灯的习俗,以六个壮丁为一组:一人敲锣、一人打梆、一人提灯笼、一人沿途撒盐米、一人沿途摆设香烛(插在一片蕃薯或芋头上),一人沿途摆设一块豆腐及一饭团(置於一片大树叶上),大约每隔百来步设一处祭品。

江西省:吉安人中元节焚纸,锭然而禁止孕妇折纸锭。据说孕妇折的纸锭,焚化后鬼拿不动,送到阴间也无益处。放焰口时,法师向台下掷包子、水果。传说妇女抢取包子一个,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抢得包子,一生可不受惊吓。安远县祭祖,先於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五夜烧楮衣冠,纸钱祭送。

福建:永福县中元节,已嫁之女子须回家祭祖。福州方言称中元为“烧纸衣节”。已嫁之女准备父母之衣冠袍笏置於箱中,以纱笼之,名为“纱箱”,送父母家。闽中中元有普度之俗,无论城乡必定举行,其经费则由人沿门募集。即使极贫穷之家,也会想尽办法筹款来应付。有谚语道:“普度不出钱,瘟病在眼前。普度不出力,矮爷要来接”。举行普度时,也有子弟乐团之演出。

广东省:曲江县猺族人七月十五日祭祖,又祭狗头王,以小男童及女童穿花衣歌舞酬神。归善县民以七月十四日为中元节。据传因当年元兵南下,为了避兵灾,故提早一天过节。澄海县中元节祭祖先及灶神。德庆州中元以冬叶裹粉作饼,名为“架桥”,用以祭祖。古代的潮阳县施孤时,有钱人家还会买下犁耙、水车,甚至穷人家的女孩,分别写在纸片上,施食时也把纸片撒下。买不起农具或娶不起老婆的,可以凭单领取。

云南省:腾越人祭祖后焚包,又用黄瓜一只,刻成船形,叫“黄瓜船”,与包一起焚化。

中元节烧纸有什么讲究

一、买烧纸时,不要买那种成摞的印刷品,最好要买黄草纸。

二、在要烧的地面画个圈,西北角要留个缺口,方便下面的亲人进来拿钱。

三、烧纸时要表情严肃,不要嘻笑打闹,而且要念念有词,如:___,给您送钱花来了。

四、一定要坚持看着把纸燃尽才可以走,这样既可以防止火灾,也是为了保证亲人能够拿到钱。

五、去烧纸的来回路上,遇到烧纸尽量绕开,不要踩到。

烧纸钱的数量多少并不在乎,主要是纸钱上面打的钱多少的个数,有很大的讲究,单凭一个“钱”字,是“金戈戈”三个字组成,所以纸钱上面的钱数,也应该用“金银铜铁锡”来计算,一为金、二为银、三为铜、四为铁、五为锡,六为金、七为银、八为铜、九为铁、十为锡,十一为金。

一般求神、还愿、解灾、过节、人逝世烧老福纸,以用六个眼(六个钱)和十一个眼(十一个钱)一排的钱纸为最佳。而祭神、开灵、做斋应该用七个眼(七个钱一排)的最好。送鬼送花盘,七月半烧,应该用八个眼(八个钱)一排的最妥,这就是所谓的“神七鬼八”。

在烧纸的时候,若遇到不燃的情况,不可把钱纸拨乱了,这样鬼神很难齐整,又要来索取,烧纸钱的主人家庭就人口难安。

中元节习俗2

  接亡客

湖南人们从农历七月初七或初十开始接新亡客,初十以后接老亡客,有“前三后七”一说,每日三餐饭茶,礼仪相敬。接亡客是一件很讲究的细致活,特别是家中有老人的,更是分外的隆重,准备工作也是极为细致与充分。

祭拜的用具,如桌、椅、板凳、餐具以至香炉、灯盏等,都要清洗干净。准备好祭品、纸钱香烛;准备好丰盛的菜肴,其中一只雄公鸡是必不可少的,甚至还有一些对祖先许下的诺言或者祖先托梦交代的事情等等。

湖南隆回地方,中元节接亡客的习惯是在农历十一晚上把老客接回家,农历十二至十四日供饭,一日三餐,餐餐必备新鲜饭菜、每餐必须是荤菜,且须是三碗或五碗菜,成双数不行。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中元节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烧包

每逢中元节前后,不少群众会在路口或水边“烧包”,这是湖南绵延千年祭祖的传统习俗。“烧包”包括“金银纸包”、“衣冠箱”,这些“财包”也都是一早就已经写好收件故人,并且按一定的规则折好的成捆的冥钱,按亲疏关系在祭文中作了分配,在路口或水边焚烧,让他们领着后人的孝敬,开心快乐回家。

湖南沅江中元祭祀先人的方式就是烧包,但一般不会在七月十五烧,而是十一或是十二就烧,因此还流传一句话是“十一金十二银”。

  吃鸭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湖南地区也不例外,这是因为“鸭”就是“压”,取其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鬼魂。

  祭祖

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七月半”,是中元节也是祭祖节,民间相信祖先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

湖南湘潭杨嘉桥一带,中元节祭祀先人时,大人要沐浴完毕,穿戴整齐,准备香烛、纸钱、鞭炮把在外面游荡的祖先迎接回家。祭祀的过程中禁忌吹口哨。而湖南岳阳一带的人家,有用挂吊钱的方式来祭祀先人的。

祭祀土地和庄稼

农历七月十五,湖南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人们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这样做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

  放天灯

鬼节这天放天灯有两个说法:其一是把自己家的小鬼用天灯放出去,把霉运带走,带的越远越好,让这些小鬼永远也回不来。这时候就很忌讳别人家的天灯落在属于自己家的地方,如果落下来,就要重新放飞出去。

其二是说,家家都希望自己逝去的先人都能进入极乐世界,鬼节这天放天灯,是为在阴间准备飞升极乐世界的先人们照亮升天的路。

中元节有什么禁忌

一、床头挂风铃。风铃容易招来好兄弟,而睡觉的时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时刻。

二、夜游。八字轻的人千万不要夜游,否则只会自找麻烦。

三、非特定场合烧冥纸。冥纸是烧给好兄弟的,金纸是烧给神的,烧冥纸的结果只会招来更多的好兄弟。

四、偷吃祭品。这些是属於好兄弟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五、晚上晒衣服。当好兄弟觉得你的衣服好看,他就会借去穿,顺便在衣服上留下他的味道。

六、喊名字。夜游的时候千万不要叫出名字,尽量都以代号相称,以免被好兄弟记住你的名字。

七、游泳。不可去危险水域戏水,传说中“水鬼”会找人当替死鬼,以便投胎。

八、乱看。好兄弟喜欢躲起来吓人,万一乱看被吓到了,就是他们入侵你最好的时候。

九、榕树放在家门口。因为榕树是聚阴的植物,同时也是好兄弟的最爱,除非你希望好兄弟来家里坐坐。

十、熬夜。人气最虚的时候是在深夜,鬼气最旺的时候也是在深夜,熬夜很容易致泄气入侵。

十一、靠墙。好兄弟平时喜欢依附在冰凉的墙上休息,此举很容易引起鬼上身。

十二、捡路边的钱。这些钱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们东西,就很容易被他们教训。

十三、轻易的回头。当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烟稀少的地方时,觉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轻易回头,那可能是好兄弟。

十四、不能随地勾肩搭背。人的身上有3把火,头顶一把,左右肩膀各一把,只要灭了其中1把,就容易被好兄弟“上身”。

十五、拖鞋头朝床的方向。好兄弟会看鞋头的方向来判断生人在哪里,如果鞋头朝床头摆,那麽好兄弟就会上床和你一起睡。

十六、筷子插在饭中央。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炉上,此举只会招来好兄弟来与你分享食物…

十七、一个人。一个人容易引起好兄弟的觊觎,是真的。

十八、晚上拍照。此举动容易将灵界的朋友一起拍进来,然后带回家。

十九、玩碟仙。平常时刻玩碟仙就很容易发生事情,更何况在这鬼节时分。

二十、拖鞋整齐的放床边。在外旅行时,拖鞋整齐的放在床边,会招来灵界朋友的好奇,造成他们的闹床。

中元节习俗3

广东省

广州、香港、澳门、佛山、东莞等广府地区的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四,以祭祖、上坟与施孤为主。中元节祭祖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家内、祠堂为祖先烧香、上供、叩拜;另一方面是上坟、祭扫先人。除了祭拜祖先外,还要施祭野鬼、孤魂。《中华全国风俗志》:“七月十五日,俗谓鬼节,僧道沿街搭台念经,谓之盂兰会,谓广施佛力,以追荐鬼魂,而为饿鬼施食。”。

中元节,广州人称“七月半”。旧时居民们于节日前上冥店买来金银纸衣(即各种色纸,俗以为可制冥衣)、溪银(冥币)、元宝等冥具,盛于纸袋中,加封,俗称“包袱”,上面写上先人的姓名、官阶,每人数包不等,择日于午后配上牲醴、果品拜祭祖先,拜毕焚化冥具(包袱),俗称“烧衣”。入夜以后,又以各种冥具及水饭、酒菜、香纸等祭于门前,施以无主之鬼魂。祭毕燃冥具,将祭品(酒饭)留在门外不收回,俗称“烧幽”。最后还要向街中施撒铜钱。此原意为借金属的声音驱鬼,但把铜钱撒到街上去以后,多被儿童们抢走。

广州现在尚有些居民仍行此俗。

曲江县瑶族人七月十五日祭祖,又祭狗头王,以小男童及女童穿花衣歌舞酬神。归善县民以七月十四日为中元节。据传因当年元兵南下,为了避兵灾,故提早一天过节。澄海县中元节祭祖先及灶神。德庆州中元以冬叶裹粉作饼,名为“架桥”,用以祭祖。古代的潮阳县施孤时,有钱人家还会买下犁耙、水车,甚至穷人家的女孩,分别写在纸片上,施食时也把纸片撒下。买不起农具或娶不起老婆的,可以凭单领取。

广西

桂林地区的人多以七月十四为鬼节,整个节日应该是以七月七开始到七月十四晚上,其过程就是迎接祖先和送祖先,追祭祖先的过程;有的地方从七月七开始迎接祖先,有的是七月十三迎接祖先,但是七月七也是都要“恭饭”(就是祭祀);七月十四晚送别祖先,晚饭前祭祀后 到晚上十点左右进行送祖先仪式,同时将写有祖先名讳(关于写多少代祖先各个家庭不一)的“钱包”及 担夫、引路大王的“钱包”纸钱等物于路口烧去洒米水饭等仪式送别祖先;其过程繁杂严肃是当地仪式最为复杂的节日,是当地人相当重视的节日,其重视程度是除春节(当地观念中元宵节也属于春节,包括“小年”)外,是和中秋、清明、端午一样重要的节日。

阳山人以七月十四日为目连节,多杀鸭祭祖,当日路无行人,名为“躲鬼”。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元节也称“鸭子节”,人们认为亡灵可以站在鸭子上,通过鸭子的运载在阳间和阴间自由穿梭。另外也有的“烧包”习俗,一般是先祭祖,然后是给孤魂野鬼烧衣物。祭祖的酒菜是必须要放在扁平笸箕内,意为野鬼不得抢夺。

云南省

腾越人祭祖后焚包,又用黄瓜一只,刻成船形,叫“黄瓜船”,与包一起焚化。

湖南省

邵阳人于农历七月十二前后“接老客”,于农历七月十五晚焚化纸包、烧香拜祖,曰“送老客”。纸包内包有寸厚纸钱,纸包正面书祖上名讳,包好后须在背面书‘封’字。十五当晚,焚烧封包越多,火势越大,表示家族越发兴旺。

湖北省

麻城人每逢农历七月十五前后,必宰牲畜,接本姓之姑姑团聚过节,焚烧纸钱祭拜逝去先人。祭祀当天,先献上荤食与白酒,并“馒头”饭,竹筷平摊于饭菜之间,灯火齐明,还要诉接祭之言。各家男丁亲自在纸钱上打印制作纸钱,烧纸毕,跪拜先人。之后合家聚筵。节日可以选择七月十三到十六日间的任一天进行。

新加坡

华人的传统节日中元节在新加坡特别热闹,持续长达一个月之久,超越所有其他华人传统节日。不说别的,单单在阴历七月期间的歌台遍地开花,通常一个晚上十几场,每场观众至少一两千名。另外每晚还有多场中元宴会,一个月下来,参与中元节活动的民众少说也有六七十万人次,包括办歌台、宴会、购买福物与祭品等等的开销,整个中元节的总花费估计是上亿元。

中元节已演变为“多元节”

中元节是新加坡一道奇特的风景线,是具有新加坡特色的民俗活动,据说,这也是新加坡的另一个世界第一。不是说其他华人聚居地区就没有中元节活动,但是搞得如此热火朝天,遍地开花,似乎只有新加坡。

一直有人质疑中元节活动的正面意义,新加坡不是早已进入高科技时代了吗?人们怎么还那么热衷于祭鬼活动?新加坡人是怎么让电脑与“好兄弟”(民间因避讳,把鬼称为“好兄弟”)“和平共处”的呢?

尽管中元现象几十年来一直受到批评,但是至今依然兴盛不衰,可见其生命力之顽强。德国19世纪哲学家黑格尔有个著名的命题:存在必有其合理性。中元现象能在新加坡延续百余年,必有它的道理,不是简单一句“封建迷信”就能说得清的。联合早报在200【网络综合-写中元节的作文:鬼节习俗】

贵州省

毕节地区、黔南州、黔西南州 等地,“烧包”时,以包砌塔,用香烛绕包塔一圈,留一缺口排成阵型,寓意亡者领取纸钱之路,纸钱包均为寸厚,每两包之间夹上画有骏马的纸片一张,称之为“驼钱马”。烧包前,于圈外置金属质盆一个,内盛半盆清水。盆上搁有贵州用来夹取煤炭的“夹钳”一个(也称“火钳”,类似北方的“火筷子”)以及菜刀一把。寓意为防止无主的孤魂野鬼靠近。

河北省

泊头市、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广平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称为“送羊”。清河县七月十五上坟祭扫,以蒸面羊赠送女儿。

山西省

永和县读书人于此日祭魁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于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五谷之形,于田间祭祀,称为“行田”。马邑县民中元节以麦面作儿童的形状,名为“面人”,互赠亲戚家的小孩。忻县农民于中元节在田梗上挂五色纸。

河南省

商丘县中元祀地官时,悬挂纸旗于门口,传说可以防虫。孟津县中元节放风筝.郲县七月十五日在门前画一灰圈,在圈内焚烧纸公以祭拜祖先。

山东省

长岛渔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贴一纸条“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装上食物、衣帽、鞋袜等用具,然后点燃蜡烛,由已婚的'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沾化县各各家采麻柯及新鲜草叶搭棚子,称为“麻屋”,请祖先牌位于其中祭祀。独陵县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家家吃粗茶淡饭。

陕西省

临潼县七月十五日烧纸祭麻姑。城固县中元节农家会饮,称为“挂锄”。延缓农家,中元节早晨至田间,择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挂上五色纸旗,名为“田旛”。

江苏省

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仪征县各地尚流行一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兴县中元节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东县乡民于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孤”。

四川省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带人们用纸扎“花盘”,上放纸钱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内边走边念:“至亲好友,左邻右舍,原先住户,还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请上花盘,送你们回去罗!”说完后端到屋外焚化。

浙江省

嘉善县以中元节下雨为水稻丰收之兆。桐庐县民中元节晚上鸣锣撒饭于野,称之“施食”。浙东的盂兰盆会,请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结”,一边念经。天台中元节吃“饺饼”,筒类似春卷。又有放路灯的习俗,以六个壮丁为一组:一人敲锣、一人打梆、一人提灯笼、一人沿途撒盐米、一人沿途摆设香烛(插在一片蕃薯或芋头上),一人沿途摆设一块豆腐及一饭团(置于一片大树树上),大约每隔百来步设一处祭品。

浙西南(处州一带)称此节为“七月半”又称“鬼节”。晚上一般不让小孩子在外面,因为小孩的心是纯洁的,眼睛是明亮的,能看见大人看不见的东西

江西省

吉安人中元节焚纸,锭然而禁止孕妇折纸锭。据说孕妇折的纸锭,焚化后鬼拿不动,送到阴间也无益处。放焰口时,法师向台下掷包子、水果。传说妇女抢取包子一个,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抢得包子,一生可不受惊吓。安远县祭祖,先于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五夜烧楮衣冠,纸钱祭送。

福建省

永福县中元节,已嫁之女子须回家祭祖。福州方言称中元为“烧纸衣节”。已嫁之女准备父母之衣冠袍笏置于箱中,以纱笼之,名为“纱箱”,送父母家。闽中中元有普度之俗,无论城乡必定举行,其经费则由人沿门募集。即使极贫穷之家,也会想尽办法筹款来应付。有谚语道:“普度不出钱,瘟病在眼前。普度不出力,矮爷要来接”。举行普度时,也有子弟乐团之演出。闽南地区也是过整个月的鬼节。闽北地区浦城县七月半会请亲人吃饭,做点小吃点心之类的,最普遍的就是大街小巷都卖“火把”1年8月12日有则带分析性的报道,指出中元节在新加坡实际上已演变成“多元节”。

中元节的正面作用

中元节新加坡有着正反两面的作用,此节日的现象也应正反两面看,才能全面而且客观地看待和理解。

负面作用无非为宣扬迷信,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

正面作用则可分为四点:

一、重温“甘榜精神”。由于城市化的推进,过去的甘榜(乡村)都成了城镇,当年的厝边(邻居)各奔东西,中元宴给所有人提供了一个聚会叙旧的机会。同个组屋区的居民,也借这次机会联络感情。

二、增进同业友情。中元集会让同一商业中心、巴刹做生意的人之间加强了联系,彼此增进了感情。

三、为慈善事业筹款。各慈善团体、社区组织会利用机会难得的中元宴会筹募义款。

四、给民间俗文化一个展现的舞台。

中元节习俗4

“中元”这个名字来源于中国三大宗教之一的“道教”。据说在道教里,天上的官员在一年之内要进行3次对人间善恶的调查,这个时候就称作“元”,所以一年一共有“三元”。旧历的1月15日叫“上元”,7月15日叫“中元”,10月15日叫“下元”,在这三日里要举行祭神仪式。

为什么在日本“三元”只剩下“中元”一个了呢?那是因为这一天刚好和日本佛教里的“盂兰盆会”(御盆)是同一天。再加上,“中元”时刚好是农作物收获的时期,为感谢祖宗的保佑有好的收成也是一个方面。在这一天里,人们为了祈求能够平平安安生活到下一个中元时节,纷纷祭拜祖先,并在向亲戚好友赠送米和面类的食物。

当道教传入日本的时候,中国的“中元”风俗和日本的“盂兰盆会”混杂在一起,因此就成了现在的互赠礼物的中元节。

中元节是指在每年的7月上旬到7月中旬这段时间里,向给予自己照顾的人表达感谢之情的送礼习惯。人们把平时对他人的感激之情全部都包含在中元节的小礼物里,所以非常重要,正所谓“礼轻情义重”。

日本人一般会送包装精美的礼盒,内容通常是“果汁”“素面”“食用油”“洗剂”“火腿”“糕点”等等。

中元节习俗5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人们都烧纸祭奠先人。天河区车陂村“沙美梁”祠堂举行“摆中元”活动,该活动已有五百年历史,所谓“摆中元”,即是拜祭天官、地官和水官,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车陂村的“沙美梁”可能是广东省内唯一保留这种习俗的宗族。

“摆中元”从农历十五摆到十九

与民间的“七月半”、“鬼节”或者佛教的“盂兰盆节”时间相同,都是农历七月十五,但是中元节来源于道教,道教以一月、七月、十月之十五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中元为地官,下元为水官,中元节对掌管着天气、收成和旱涝的地官进行供奉。

在车陂村,有专门的拜地官仪式,村中四五十岁的妇女集中在一起拜地官,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虽然进入农历七月以后,广州城内四处可见烧祭品祭祖的现象。但都没有车陂村这么正式隆重,昨日,车陂村“沙美梁”祠堂供桌上摆上了各种工艺品、彩色龙船、绣珠灯笼……按惯例,摆中元要从农历十五摆到农历十九,中餐晚餐都有大盆斋菜,只要捐三五元香油钱就可以享用了。

虽然“摆中元”的手工艺品及仪式与乞巧节十分相似,但还是有一些不同,“摆中元”没有牛郎织女,也没有七娘梳妆盆,取而代之的是三件服装,分别是天官(赐福)的、地官(消灾)的、水官(解厄)的,三件衣服会在祭台后上方高高挂起,最后才烧掉祭神。而且七夕是以女性为主,中元是男女为主。

目前车陂村的“沙美梁”可能是广东省内唯一还保留着这种习俗的宗族,七夕和中元只相隔一周时间,一般来说摆七夕就不摆中元,摆中元就不摆七夕,所以珠村不摆中元,车陂不摆七夕。而北方过中元节的风俗则简单些,主要是烧香等,像摆中元这样的习俗也找不到了。

有人认为农历七月十四是中元节,在家老老实实不出门,到了七月十五冲出来“吃消夜”,但也有人认为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也有的人两天都过节。

潘剑明介绍,这其中还有一个故事,在南宋之前,本来都是七月十五过中元节,到南宋时元兵攻宋,“人们害怕待到明日再拜地官,元兵已越攻越近,就提前一天摆地官了。直到现在,很多人都还是七月十四过中元节。”

中元节习俗6

农历七月,在古代这是阴阳交替的一个月份,也是地狱打开大门,鬼魂游历人间的时节。小的时候经常听长辈们说,七月到,不准走水边,不准说“鬼”、“死”字,不准晚归。如今,我已经渐渐长大,却依然谨记着他们的这些话语。我想,某一天我可能也只有如此来回忆他们了。

正规的鬼节在正七月半,也就是农历七月十五。然而,在我的家乡,很多家庭并不是在那天。就如我家。我家是七月初九“接客”,初十“送客”,而隔壁邻居家则推了一天。

什么是接客与送客?这是我们当地话语。接客,接的是逝去的长辈们的魂;送客亦然。

在初九的晚上,作为家中后辈女子,因我已经长大便可以随着父母、弟弟一起去接客。在以前,这是不可能的。我说不出其中的原因,只知道这是习俗。

父亲走在最前面,母亲紧挨着父亲,接着便是我与弟弟。父亲手中擎着红烛、香,母亲则拿着一沓纸钱。母亲边走边点燃纸钱,隔段距离便停下来在路边烧些纸钱,一直到接客的地方。其实,这个地方并不固定,但总归要与家有段距离,而且必须空旷,以免待会烧纸钱把其他东西给烧了。

等到我们拜了几拜,燃起香烛与香之后便放起爆竹。等到鞭炮响完,我们便开始一个个轮流鞠躬拜祭。之后便以弟弟打头回家,途中,谁也不许往后看,否则父母定要责骂。

这天晚上,八仙桌上的香不能断,桌子边的椅子也不能碰。

到了第二天,重新换一只香,把茶水杯洗净倒上干净的茶水,等待亲戚的到来。这天中午,依照家里的习俗,我们一般是吃面。妈妈将肉剁得碎碎的,放上些酸菜、葱等调料,先炒然后放入水做汤。这样的臊子只有家里的味道才最好吃。

等到下午时分,我们会挑选几个人去接客的地方烧包。烧完后差不多就快到五点了,此时晚饭已经摆上了八仙桌,但必须先让先人们“享用”,十分钟后差不多就可以烧纸钱放鞭炮了。等每个亲戚一一祭拜后,我们就可以撤掉香台上桌吃饭了。

吃完饭差不多大部分亲戚都会回家,准备他们家里的中元节。而我家则会切好水果,洗好碗,将撤掉的香台再次摆到八仙桌上,然后一起出门送客。送完客就可以将桌子放回原位,吃祭品。而这个中元节也就过去了。

中元节习俗7

中元节是什么节日

中元节又称鬼节、七月半、少数地区也叫亡人节。是古代节日三元之一,正月十五上元节,庆贺正月元宵。七月十五中元节,祭祀先祖。十月十五下元节也是寒食节,纪念古代先贤每年七月十五的中元节,是我国主祭祀的传统节日。它与寒食节、清明合称我国古代的三大鬼节,每年主要集中在在农历的七月十五这天举行祭祀活动,但时间并不是固定的,在我国的南方地区,人们也有在七月十四祭祀的传统。也有一些地方从七月初就开始祭祖的仪式,在夜里将祖先接引回家中,然后一日三顿茶饭的供奉直到七月结束。

相传,农历的七月七年级鬼门大开,阎罗王特许阴间的鬼魂会回到阳间接受后人的祭拜,而无人祭祀的孤魂野鬼就会飘荡在人间寻找食物。民间信仰祖宗崇拜,相信在中元节期间祖先会返回阳间的家中看望子孙后代。因此,民间会在中元节,祭祀先人,超度亡魂。

中元节是哪一天

20xx年中元节的具体时间为:20xx年08月22日星期日,也就是辛丑牛年七月十五。

中元节为什么不能出门

据说,在这段期间,幽冥界的孤魂野鬼都争先恐后地来人间逍遥,找些好吃好喝的。尤其在七月十五日——中元节,鬼门大开日是阳间阴气最重的一天。一般认为中元节最好别出门,以免撞鬼,更不能到河边,免得不慎失足成了水鬼的替身。

也有人认为,七月十四才是鬼月中阴气最重的一天。传说这一天的子夜时分,停留于荒郊野外会看到百鬼夜行的奇观。百鬼从奈何桥上过来,冥司点起大红灯笼引领他们,朝着阔别已久的阳界浩浩荡荡而来。所以这一夜,不宜外出。

所以中元节这天尽量少出门,尤其是晚上最好不要出门,尽量早点睡觉。

 中元节出生的孩子有什么说法

中元节出生的人也是有非常多的说法。

说法一:中元节出生的是天胎中元节出生的婴孩是“天胎”与地藏王菩萨有缘,命硬气场强大,一生顺遂。从传统上认为命硬就是对身边的人不好,所以很多小孩因为命硬所以会找干亲的传统。

说法二:中元节出生是鬼仔整个阴历七月也是一年中阴气最重的月份,游魂增多,夜间不能啼哭,不能吹哨,否则易引来百鬼!在鬼节出生的孩子称为鬼仔。据说阴气重的人容易气虚、容易胃寒、四肢冰凉、而且很容易招来恶鬼。

中元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祭祀的节日,并且中元节是一个有深远历史的节日,那么中元节的中元节祭祀的含义是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xx中元节祭祀的含义_中元节(鬼节)有什么禁忌,欢迎参阅。

  20xx中元节祭祀的含义

人们利用中元节的机会为自己的已故先人烧纸祭祀,诵经超度。祭祖的传统在中国可谓是源远流长,古人把祭祀作为诸礼俗中的首重。七月十五祭祖有其特殊的时节含义,七月原是小秋,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请祖先品尝新米,以示孝心。《弟子规》说,“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不仅是侍奉双亲于生前,身后更是持孝道不变,时时处处先祖宗、先父母,后子孙,知恩、报恩。

按照中国的传统城市格局,城市以北普遍都有一个厉坛,“厉”指厉鬼。以往人们有一种信念,认为人死之后(尤其是男性)总是在族谱当中,那么他们的子嗣会来祭祀他们。但是问题是有一些人是“横死”的,也就是出意外而死,比如说在战乱当中,或者是遭受意外事故客死他乡。人们不清楚他的后人是谁,这些鬼魂没法获得正常的祭祀,就会变成孤魂野鬼,甚至是厉鬼,来扰乱人间的秩序。

所以说,除了各家祭祀自己的祖先之外,需要有一个公共的仪式来祭祀和安抚那些孤魂野鬼和厉鬼。而对于那些无主无祀的孤魂,依照道教传统也都会在中元节这一天,替他们施食赈济,使他们能够得到饱满,从而不会作乱兴非。

中元节(鬼节)有什么禁忌

鬼节

农历七月,中国习俗上称它为鬼月,谓此月鬼门关大门常开不闭,众鬼可以出游人间。七月十四,是鬼月中阴气最重的一天。传说这一天的子夜时分,停留于荒郊野外会看到百鬼夜行的奇观。百鬼从奈何桥上过来,冥司点起大红灯笼引领他们,朝着阔别已久的阳界浩浩荡荡而来。所以这一夜,不宜外出。农历七月俗称“鬼月”,忌讳也特别多,您知道哪些禁忌万万不能触犯?鬼月护身秘诀大公开,让你了解各类鬼月禁忌,学会正确拜拜方式,趋吉避凶,永保安康!

1忌半夜晾衣服

湿衣服容易让游离电波黏著在上面,不容易脱身,在鬼魂四处出没的鬼月里,半夜晾衣服就像在设陷阱抓鬼,它不找你麻烦找谁?

2忌披头散发睡觉

鬼月时,到处都是在外游荡的孤魂野鬼,如果披头散发,小心被它们误认为同类,硬要叫你起来聊天。

3生理期的禁忌

民间认为妇女同胞在生理期间身体不洁,诸如动工、祭祀等事情都不宜在场观看,以免触犯神灵,导致不幸,或使得工事无法顺利进行。姑且不论这种说法有无根据,但女性同胞在生理期间真的会因为身体状况导致自身磁场不稳定,容易受到其他强大磁场的影响,所以还是要多谨慎。

4忌半夜庆生

七月生的人有点可怜,在晚上庆生时多半会出现一些不认识的“人”一起唱生日快乐歌,还是改到白天庆祝比较好。

5忌捕捉蜻蜓及螽斯

民间认为这两种昆虫是鬼魂的化身,胡乱捕捉它们,小心引鬼上门。

6忌说鬼字

中元普渡这一天,鬼魂几乎倾巢而出,无所不在,尤其是普渡法会的现场,肯定是“鬼”满为患。所以在中元普渡时,最好谨言慎行,除了忌说“鬼”字之外,也别口不择言胡乱说话,小心鬼魂就在你身边!

7忌乱踩冥纸

冥纸是献给鬼魂的祭品,在焚烧时,鬼魂们会聚集在旁边抢拾,如果你在焚烧冥纸的时候乱踩乱跳,难保不会阻碍到它们的行动,鬼魂们生气之余,自然会对你不利。

8忌乱拍他人肩头

这项禁忌跟民俗有关,民间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三把火,聚在两肩及头顶上,会让鬼魂不敢近身。因此,在鬼魂最多的中元普渡时随意乱拍他人肩头,岂不是想拍熄对方的火,让鬼魂找他的麻烦?

9拜门口

七月七年级,“鬼门”一开,所有获准可以返回阳间探亲的孤野鬼,将会自阴间一拥而出,四出抢食供品。因此,在鬼月的第一天下午,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家门前摆供祭祀,称之为“拜门口”。

由於只是让途经的好兄弟小歇吃食,祈别入求它们屋侵扰家人,所以不用提供太过丰盛的供品,通常只需做到下列的几件事即可。

1、供拜五味碗、糕、粿。

2、在供品上各插一炷香,并祝祷好兄弟们享用后继续上路。

3、焚烧若干银纸及经衣。

10放水灯

早年的放水灯活动,多半都是将水灯放入河中,所以又叫作“河灯”。因为当时的河灯多半是用木片或纸片做成莲花型的底座,将蜡烛放置在莲座中顺流而下,所以也叫作“荷花灯”。

“放水灯”的原始用意,是体恤淹死在水域里的亡魂,怕它们找不到路回家,所以特别在普渡前一天晚上,盛大举行“放水灯”的仪式,希望能藉由“水灯”的带领,让亡魂们得以循著水灯返回阳间享用普渡祭品。鬼节传统习俗--烧纸农历七月,是民俗上的“鬼月”,在一般人眼中总有几分神秘色彩,尤其家里有长辈的话,对于农历七月更有百般禁忌:

(1)吃饭时不可以将筷子插在饭碗之上,其形状如同香插在香炉上,会招来好兄弟来与你分享食物;

(2)晚上不可吹口哨,当心好兄弟喜欢你;

(3)不可去危险水域戏水,传说中“水鬼”会找人当替死鬼,以便投胎;

(4)不可偷吃祭拜的祭品,与鬼争食,恐遭来厄运;

(5)床头不挂风铃,因风铃会招阴;

(6)夜晚,少去荒郊野外或偏僻的地方,八字轻的人怕会撞见好兄弟;何况,治安败坏有时人类的凶神恶煞比鬼还来得可怕!

(7)半夜勿晒衣服;(半夜衣服的影子,很吓人的)

(8)地上的散钱及红包袋,不要随便捡起来;

(9)路经丧事场所,嘴里及心里不可有不敬的念头或言语;

(10)忌乱踩冥纸或乱烧冥纸;诸多禁忌,族繁不及备载。其实,只要不影响正常生活作息,倒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对于许多人来说,不论灵验与否,至少也能求个心安。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是道教的说法。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是“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据《修行记》记载:“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中元节是道教与中国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二者能够相应,主要是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

中国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平安。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在唐代官方的提倡下,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福纳吉、祭祖拜神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三元日成为民俗节日。

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等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年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因为惧厉的心理,民众于日常生活中复合儒、佛、道三教,将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称为鬼节,称农历7月为“鬼月”。

佛教传入后,佛教中也有一种追荐祖先的超度仪式,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孟兰盆会”。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且佛教也是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超度法会,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中元节习俗8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节是道教与中国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二者能够相应,主要是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

中国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平安。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在唐代官方的提倡下,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福纳吉、祭祖拜神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三元日成为民俗节日。

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等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年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因为惧厉的心理,民众于日常生活中复合儒、佛、道三教,将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称为鬼节,称农历7月为“鬼月”。

佛教传入后,佛教中也有一种追荐祖先的超度仪式,称为“屋兰玛纳”,也就是“孟兰盆会”。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且佛教也是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超度法会,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中元节习俗

每逢农历七月,我国的华族必定会隆重举行"庆赞中元",在旧历的七月七年级到七月三十日之间,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较为隆重者,甚至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会在这段时间,请出地藏菩萨、目连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请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以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气。

每逢七月,民间必定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全国各地,无论是商业区还是组屋区,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彩,设坛酬神。“普度”仪式是中元节中最最重要的环节,大致可分为街普、市普、庙普等,以街坊为主的普度称为“街普”,以市场为主的普度称为“市普”,由庙宇住持的普度称为“庙普”。普度通常以寺庙为中心,附近居民将祭品拿到寺庙来祭祀,也有很多人在家门前摆放供桌,陈设祭品,还会在屋檐下挂纸灯。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所以简称“七月半”祭祖。但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了祭祀的时候,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请出,恭恭敬敬地摆放在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三十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份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送回时,要选择断黑之后,一般是一家之长及家中男丁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衣物,称烧“包衣”,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

中元节习俗9

河北省中元节习俗有哪些

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广平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称为送羊。清河县七月十五上坟祭扫,以蒸面羊赠送女儿。

蒸面羊

山西省中元节习俗有哪些

永和县读书人於此日祭魁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於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五谷之形,於田间祭祀,称为行田。马邑县民中元节以麦面作儿童的形状,名为面人,互赠亲戚家的小孩。忻县农民於中元节在田梗上挂五色纸。

蒸面

河南省中元节习俗有哪些

商丘县中元祀地官时,悬挂纸旗於门口,传说可以防虫。孟津县中元节放风筝.郲县七月十五日在门前画一灰圈,在圈内焚烧纸公以祭拜祖先。

山东中元节习俗中元节习俗有哪些

长岛渔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贴一纸条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装上食物、衣帽、鞋袜等用具,然后点燃蜡烛,由已婚的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沾化县各各家采麻柯及新鲜草叶搭棚子,称为麻屋,请祖先牌位於其中祭祀。独陵县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家家吃粗茶淡饭。

陕西省中元节习俗有哪些

临潼县七月十五日烧纸祭麻姑。城固县中元节农家会饮,称为“挂锄”。延缓农家,中元节早晨至田间,择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挂上五色纸旗,名为田旛。

烧纸祭麻姑

江苏中元节习俗中元节习俗有哪些

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仪徵县各地尚流行一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兴县中元节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东县乡民於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孤。

四川省中元节习俗有哪些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著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带人们用纸扎花盘,上放纸钱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内边走边念:至亲好友,左邻右舍,原先住户,还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请上花盘,送你们回去罗!说完后端到屋外焚化。

浙江省中元节习俗有哪些

嘉善县以中元节下雨为水稻丰收之兆。桐庐县民中元节晚上鸣锣撒饭於野,称之施食。浙东的盂兰盆会,请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结,一边念经。天台中元节吃,筒类似春卷。又有放路灯的习俗,以六个壮丁为一组:一人敲锣、一人打梆、一人提灯笼、一人沿途撒盐米、一人沿途摆设香烛,一人沿途摆设一块豆腐及一饭团,大约每隔百来步设一处祭品。

江西省中元节习俗有哪些

吉安人中元节焚纸,锭然而禁止孕妇折纸锭。据说孕妇折的纸锭,焚化后鬼拿不动,送到阴间也无益处。放焰口时,法师向台下掷包子、水果。传说妇女抢取包子一个,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抢得包子,一生可不受惊吓。安远县祭祖,先於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五夜烧楮衣冠,纸钱祭送。

福建省中元节习俗有哪些

永福县中元节,已嫁之女子须回家祭祖。福州方言称中元为烧纸衣”。已嫁之女准备父母之衣冠袍笏置於箱中,以纱笼之,名为纱箱,送父母家。闽中中元有普度之俗,无论城乡必定举行,其经费则由人沿门募集。即使极贫穷之家,也会想尽办法筹款来应付。有谚语道:普度不出钱,瘟病在眼前。普度不出力,矮爷要来。举行普度时,也有子弟乐团之演出。

广东省中元节习俗有哪些

曲江县猺族人七月十五日祭祖,又祭狗头王,以小男童及女童穿花衣歌舞酬神。归善县民以七月十四日为中元节。据传因当年元兵南下,为了避兵灾,故提早一天过节。澄海县中元节祭祖先及灶神。德庆州中元以冬叶裹粉作饼,名为“架桥”,用以祭祖。古代的潮阳县施孤时,有钱人家还会买下犁耙、水车,甚至穷人家的女孩,分别写在纸片上,施食时也把纸片撒下。买不起农具或娶不起老婆的,可以凭单领取。

广西省中元节习俗有哪些

阳山人以七月十四日为目连节,多杀鸭祭祖,当日路无行人,名为躲鬼。

云南省中元节习俗有哪些

腾越人祭祖后焚包,又用黄瓜一只,刻成船形,叫黄瓜船,与包一起焚化。

中元节习俗10

1、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2、祭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那时盛夏已经过去,秋凉刚刚开始。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卅日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份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向先人汇报并请先人审视自己这一年的言行,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3、祭祀土地和庄稼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

4、面塑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包括出嫁的女儿及女婿、外孙,另过的儿子及媳妇、孙子等等),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现在已经不那么严格讲究了,完全依据主人的,羊、虎、牛、鱼、兔、人各种造型的馍都有。人均一兽的花馍捏完以后,还要再捏许多瓜、果、桃、李、莲、菊、梅等造型的花馍,点缀以花、鸟、蝴蝶、蜻蜒、松鼠。个头较前要小,做为走亲戚,看朋友的礼品。这些面塑蒸熟以后,再经过五色着彩,看上去栩栩如生,每一件都可以称为绝佳的手工艺品。七月十五看面塑,已经成了农家妇女一展灵巧手艺的节目了。

中元节的禁忌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节"、"盂兰节",尤其以七月十四最为重,为三大鬼节之一。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是三元之一,名起于北魏。

"三元"是"三官"的别称。上元节又称"上元天官节",是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诞辰;中元节又称"中元地官节",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诞辰;下元节又称"下元水官节",是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诞辰。

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今年的中元节是公历9月5日,这一天我们要祭拜祖先。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是我们对祖先和自己的一种尊重。

中元节烧纸禁忌

买烧纸时,不要买那种成摞的印刷品,一张就好几亿,那钱不实,都不如旧卢布、越南盾值钱。一摞下在下面连根冰棍儿都买不了。太毛了。不过在烧大钱的同时,多少烧点儿这样的也未尝不可,下面有不少讨债鬼,死皮赖脸地跟你要钱,不给就磨你,那就得这种小钱儿答对他们。

要买黄草纸,铺开后拿一张一百元的真钱在纸上压,要感觉这一百元是个戳子,由右至左,由上至下,一排一排的盖上去,直到把整张纸铺满。这样的烧纸在下面才是硬通货。钱才实成,揣在兜里才有面子。

叠好烧纸,一刀烧纸分成七八份,分别以对角线折两次,不然一摞纸想要它燃烧起来是很费事的。叠起来烧会很方便。

准备去烧纸前,你最好预备好火机(最好是防风的,七月十五阴气重,风大)和一根小棍。这样方便你在烧纸的时候拔起压在一起的烧纸,让空气流通,方便燃烧,家里用废的拖布杆就是不错的选择,但注意,用完之后就不要再拿回来,直接扔掉好了。

要天黑透才去烧,天没有黑谁敢出来取钱?去烧纸的来回路上,遇到烧纸尽量绕开,不要踩到,有时候一个路口排满了纸灰堆,想绕都绕不开,那只好请你小心地穿插过去,有时候还可能需要大跨步一下,过去之前你要先说一句,对不起,借过。

要烧纸前,在要烧的地面画个圈,注意,不要把自己圈到里面,西北角要留个缺口,方便下面的亲人进来拿钱。

烧纸时要表情严肃,不要嘻笑打闹,既然来都来了,你就恭敬点。

给亲人烧纸前先点燃两张扔到圈外,答对一下没有亲人送钱的孤魂野鬼。

烧纸时要念念有词,如:XXX,给您送钱花来了。今天XXXX都来看您来了云云。

一定要坚持看着把纸燃尽才可以走,这样既可以防止火灾,又能防止风把纸吹出来,被其他路过的拾去,惹老人不高兴。

切记:七月十四、十五,夜晚或白天烧冥纸一定要放火。在可以烧纸钱的地方祭拜,不要妨碍交通,注意保护环境。

中元节习俗11

1、忌披头散发睡觉

中元节的时候,到处都是在外游荡的孤魂野鬼,如果披头散发,小心被它们误认为同类,硬要叫你起来聊天。

2、生理期的禁忌

民间认为妇女同胞在生理期间身体不洁,诸如动工、祭祀等事情都不宜在场观看,以免触犯神灵,导致不幸,或使得工事无法顺利进行。姑且不论这种说法有无根据,但女性同胞在生理期间真的会因为身体状况导致自身磁场不稳定,容易受到其他强大磁场的影响,所以还是要多谨慎。

3、忌半夜庆生

七月生的人有点可怜,在晚上庆生时多半会出现一些不认识的“人”一起唱生日快乐歌,还是改到白天庆祝比较好。◎忌捕捉蜻蜓及螽斯民间认为这两种昆虫是鬼魂的化身,胡乱捕捉它们,小心引鬼上门。

4、忌说鬼字

中元普渡这一天,鬼魂几乎倾巢而出,无所不在,尤其是普渡法会的现场,肯定是“鬼”满为患。所以在中元普渡时,最好谨言慎行,除了忌说“鬼”字之外,也别口不择言胡乱说话,小心鬼魂就在你身边!◎忌乱踩冥纸冥纸是献给鬼魂的祭品,在焚烧时,鬼魂们会聚集在旁边抢拾,如果你在焚烧冥纸的时候乱踩乱跳,难保不会阻碍到它们的行动,鬼魂们生气之余,自然会对你不利。

5、忌乱拍他人肩头

这项禁忌跟民俗有关,民间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三把火,聚在两肩及头顶上,会让鬼魂不敢近身。因此,在鬼魂最多的中元普渡时随意乱拍他人肩头,岂不是想拍熄对方的火,让鬼魂找他的麻烦。

中元节习俗12

祭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此时盛夏已经过去,秋凉刚刚开始。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

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卅日送回为止。

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分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向先人汇报并请先人审视自己这一年的言行,保佑自己平安幸福。送回时,烧纸钱衣物,称烧包衣,或佛门或道教的超度法事。在江西、湖南的一些地区,中元节是比清明节或重阳节更重要的祭祖日。

祭祀土地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秋天大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还有地方的民俗会将麻、谷悬挂门首。

中元普渡

中元是相当重要的民俗节日,不少人会在旧历的七月七年级到七月卅日之间,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太平顺利。较为隆重者,甚至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会在这段时间,请出地藏菩萨、目连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请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有的是请艺师操控钟馗之傀儡),以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气。

鬼节吃鸭子

鬼节吃鸭是因为,传说去世的祖先会在中元节这一天回家探亲,要过奈何桥,但没有船过不了。于是,活着的人要送些鸭子下去,好让鸭子游泳载他们回来,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传统,一到鬼节就吃鸭子。后来被不同地方的人们赋予了各种各样的传说,大体上就是驱魔辟邪之意。

中元节传说

按佛教典故,关于“盂兰节”的起源,有着以下一个典故: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收了十位徒儿,其中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于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原来他们已变成饿鬼,吃的、饮的都没有,境况堪怜。

目连看了后觉得很心痛,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连看到这种情境后非常心痛,就将这个情况告诉释迦牟尼,佛祖教训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鬼道中,万劫不复,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

于是目连就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亡魂。后来,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后世,逐渐形成一种民间习俗,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遗害人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节的风俗。

中元节习俗13

中元节的各地习俗

湖北省

麻城人每逢农历七月十五前后,必宰牲畜,接本姓之姑姑团聚过节,焚烧纸钱祭拜逝去先人。祭祀当天,先献上荤食与白酒,并“馒头”饭,竹筷平摊于饭菜之间,灯火齐明,还要诉接祭之言。各家男丁亲自在纸钱上打印制作纸钱,烧纸毕,跪拜先人。之后合家聚筵。节日可以选择七月十三到十六日间的任一天进行。

云南省

腾越人祭祖后焚包,又用黄瓜一只,刻成船形,叫“黄瓜船”,与包一起焚化。

湖南省

邵阳人于农历七月十二前后“接老客”,于农历七月十五晚焚化纸包、烧香拜祖,曰“送老客”。纸包内包有寸厚纸钱,纸包正面书祖上名讳,包好后须在背面书‘封’字。十五当晚,焚烧封包越多,火势越大,表示家族越发兴旺。

广西省

桂林地区的人多以月十四为鬼节,整个节日应该是以七月七开始到七月十四晚上,其过程就是迎接祖先和送祖先,追祭祖先的过程;有的地方从七月七开始迎接祖先,有的是七月十三迎接祖先,但是七月七也是都要“恭饭”(就是祭祀)。

七月十四晚送别祖先,晚饭前祭祀后到晚上十点左右进行送祖先仪式,同时将写有祖先名讳(关于写多少代祖先各个家庭不一)的“钱包”及担夫、引路大王的“钱包”纸钱等物于路口烧去洒米水饭等仪式送别祖先;其过程繁杂严肃是当地仪式最为复杂的节日,是当地人相当重视的节日,其重视程度是除春节(当地观念中元宵节也属于春节,包括“小年”)外,是和中秋、清明、端午一样重要的节日。

阳山人以七月十四日为目连节,多杀鸭祭祖,当日路无行人,名为“躲鬼”。在广西省,中元节也称“鸭子节”,人们认为亡灵可以站在鸭子上,通过鸭子的运载在阳间和阴间自由穿梭。另外也有的“烧包”习俗,一般是先祭祖,然后是给孤魂野鬼烧衣物。祭祖的酒菜是必须要放在扁平笸箕内,意为野鬼不得抢夺。

广东省

曲江县猺族人七月十五日祭祖,又祭狗头王,以小男童及女童穿花衣歌舞酬神。归善县民以七月十四日为中元节。据传因当年元兵南下,为了避兵灾,故提早一天过节。澄海县中元节祭祖先及灶神。德庆州中元以冬叶裹粉作饼,名为“架桥”,用以祭祖。古代的潮阳县施孤时,有钱人家还会买下犁耙、水车,甚至穷人家的女孩,分别写在纸片上,施食时也把纸片撒下。

福建省

永福县中元节,已嫁之女子须回家祭祖。福州方言称中元为“烧纸衣节”。已嫁之女准备父母之衣冠袍笏置于箱中,以纱笼之,名为“纱箱”,送父母家。闽中中元有普度之俗,无论城乡必定举行,其经费则由人沿门募集。即使极贫穷之家,也会想尽办法筹款来应付。有谚语道:“普度不出钱,瘟病在眼前。普度不出力,矮爷要来接”。举行普度时,也有子弟乐团之演出。

江西省

吉安人中元节焚纸,锭然而禁止孕妇折纸锭。据说孕妇折的纸锭,焚化后鬼拿不动,送到阴间也无益处。放焰口时,法师向台下掷包子、水果。传说妇女抢取包子一个,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抢得包子,一生可不受惊吓。安远县祭祖,先于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五夜烧楮衣冠,纸钱祭送。

浙江省

嘉善县以中元节下雨为水稻丰收之兆。桐庐县民中元节晚上鸣锣撒饭于野,称之“施食”。浙东的盂兰盆会,请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结”,一边念经。天台中元节吃“饺饼”,筒类似春卷。又有放路灯的习俗,以六个壮丁为一组:一人敲锣、一人打梆、一人提灯笼、一人沿途撒盐米、一人沿途摆设香烛(插在一片蕃薯或芋头上),一人沿途摆设一块豆腐及一饭团(置于一片大树树上),大约每隔百来步设一处祭品。

四川省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带人们用纸扎“花盘”,上放纸钱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内边走边念:“至亲好友,左邻右舍,原先住户,还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请上花盘,送你们回去罗!”说完后端到屋外焚化。

江苏省

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仪征县各地尚流行一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兴县中元节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东县乡民于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孤”。

陕西省

临潼县七月十五日烧纸祭麻姑。城固县中元节农家会饮,称为“挂锄”。延缓农家,中元节早晨至田间,择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挂上五色纸旗,名为“田旛”。

山东省

长岛渔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贴一纸条“供某某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装上食物、衣帽、鞋袜等用具,然后点燃蜡烛,由已婚的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沾化县各各家采麻柯及新鲜草叶搭棚子,称为“麻屋”,请祖先牌位于其中祭祀。独陵县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家家吃粗茶淡饭。

河南省

商丘县中元祀地官时,悬挂纸旗于门口,传说可以防虫。孟津县中元节放风筝。郲县七月十五日在门前画一灰圈,在圈内焚烧纸公以祭拜祖先。

山西省

永和县读书人于此日祭魁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于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五谷之形,于田间祭祀,称为“行田”。马邑县民中元节以麦面作儿童的形状,名为“面人”,互赠亲戚家的小孩。忻县农民于中元节在田梗上挂五色纸。

河北省

泊头市、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广平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称为“送羊”。清河县七月十五上坟祭扫,以蒸面羊赠送女儿。

中元节怎么养生

中元节时在农历七月,此时正值夏季,除了防暑以外,祛湿也是相当重要的,因此中元节养生的关键就在于避湿气,对此,养生专家总结出了三个要点,现在就来看一看。

越懒越要运动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病症。运动可以缓解压力,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避环境湿气

人体内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环境有关。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就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中元节前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留心下列事项:

1、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

2、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

3、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不要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

4、房间内的湿气如果很重,建议多开窗透气。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还可以打开风扇、空调,借助这些电器保持空气的对流。

适量进姜汤

姜不仅是家里常用的一种调味料,还具有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中元节前后正是夏季,人们可以尝试在家里煮一碗热辣辣的姜汤,用姜汤的绝妙效用将体内的湿气逼散出来,待到全身发过汗以后,病症就会有所缓解,这个办法同样适用于淋雨后预防感冒。

中元节上坟禁忌有哪些

1、孕妇避免扫墓

孕妇最好避免中元节的扫墓活动,这不仅仅是阴气重的影响。从别的方面来说,中元节时节是非常拥挤的,为了胎儿的安全,并不建议孕妇去参加,再者扫墓的气象和周边的环境均不利孕妇的健康。此外是女性有例假,也要避免此类活动。

2、不可在墓地照相

大家扫墓的目都是为了祭祀祖宗,而非玩乐。举头三尺有神明,大家扫墓的时候,最好心怀敬意,专心谨慎,千万不要在墓地合影,甚至随意的照相,否则引来了不好气场,就有阴阳失衡的可能,会损害个人的运势。

3、忌穿大红大紫

中元节是不能穿的大红大紫去上坟的,相信大家也不会穿这样的衣服去参加此类活动的。不过总有人会疏忽大意,在佩戴或是内衣上不经意使用了红色。当然本命年是例外,内衣可穿红色。

4、外人不要参与他人的扫墓

中元节的时候作为外人的身份去参与扫墓是比较忌讳的,容易招致不必要的麻烦。毕竟不是一家人,各自加持的气运也不同,可能会造成气场的紊乱,导致不协调而走霉运。

5、身体不佳,时运不济者避免扫墓

一个身体正处于生病状态,或是虚弱状态的,或者最近运气不佳,诸事不顺的人最好不要去参加扫墓活动,因为此类人正处于总体运势低迷的状态,极易招致晦气,说的难听点就是邪灵上身,因为阴晦之物最喜气运低迷的人,这种人缺乏人气,容易侵犯。

6、坟头长草必需修整

坟墓上长植物的,必需要清除,万万不可使其长出气候。这一点最重要不过,要知道,所谓扫墓,就是让你清扫不利于墓地的东西,坟头的草木会对家族的成员造成伤害,包括了气运和健康,都是大大不利的。

7、发不遮额忌买鞋

事实上,中元节节也算是鬼节,当然在发型上是需要注意的,尤其头发不能遮住额头,额头是人身体的神灯所在,是不可盖住的。同时鞋子也不要在当天购买,因为鞋同邪,有点常识的朋友大多不会在这天购买鞋子的,以免不吉利。

8、忌嬉骂,非议先人

扫墓完毕后,有人带着孩子去的,可能刚开始还算肃穆,一结束就开始打打闹闹,嘻嘻哈哈了。这是要注意的,要知道坟地毕竟是阴灵沉睡之所,嬉笑怒骂会滋扰阴灵,是大不敬,可能会招致报复,非议先人就更不可取了,假如你路过他人的墓地,对逝者品头论足即是亵渎的行为,届时麻烦上身就怪不得谁了。

中元节习俗14

传统习俗:中元节为什么要放河灯

放河灯是中元节的传统习俗,放河灯既可以寄托人们对先人的思念,还意味着将厄运随着逝水东流,一去不返。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这项古老的习俗大约起源于南北朝梁武帝时期,当时只是僧人在放生池里放河灯,后来流传到民间。成为人们表达对死去亲人的思念,对活着的人们祝福的美好习俗。

宋代规定中元节各地燃河灯、济孤魂、放焰口、演目连戏。此后,放河灯在七月半举行并随道教、佛教传播而流行全国。这一天,人们在家设酒馔、烧纸钱祭祖,到寺庙、道观参加放河灯等法事或道场活动。

放河灯有这样一种说法,说是很多溺水而亡的孤鬼,为了投胎,往往会拉人下水让其溺死,来换取自己投胎的资格。民间就用“放河灯”的方式为它们超度,希望这些水鬼能不再受苦早日投胎,免的危害人间。传说二是,人间的河与丰都鬼城的河相连,人们把对先人的思念以及对地藏王菩萨说的话都通过河灯,带到阴间。

明人田汝成编着的《西湖浏览志余》记载:“七月十五为中元节……放灯西湖及塔上、河中,谓之照冥。”四川《德阳县志·风俗》中记载:“(端午、中元节)夜则折纸做小舟式数十百,各置炬,其中顺流飘荡。”清人潘荣陛着的《帝京岁时纪胜·中元》云:“每岁中元建盂兰道场,自十三日至十五日放河灯……罗列两岸,以数千计。”

文中提及的“盂兰道场”,讲的是“目莲救母”的故事。相传目莲的母亲死后受到折磨,目莲为拯救母亲,削发出家向佛祖求救。佛祖传给他《盂兰盆经》,并告诉他如设道场诚心诵读此经,则可拯救母亲,免除倒悬之苦。由此可见,古时人们放河灯的主旨之一是祭奠祖先:千百盏河灯放入水中,可照亮九幽黑暗地狱,为鬼魂引路,以解脱其痛苦。可见放河灯是一件“善事”,故历代相传,经久不衰。

老北京的荷花灯都是用天然的荷叶插上点好的蜡烛做成荷花灯。那时也有用西瓜、南瓜和紫茄子等,将其中心掏空,当中插上点好的蜡烛,将这些灯往河里一送,顺水漂流自然而下,排成一队“水灯”,随波荡漾,烛光映星,相映成趣。

每当中元节的夜晚,人们用纸扎成荷花灯,金鱼灯、小鬼灯、观音灯、元宝灯等各式彩灯,顺流而下,星星点点,闪闪烁烁,把整条河面装扮得美丽如诗。可惜的是,到了现在,除了少数民风古朴的乡镇,人们已经很难看到放河灯的活动了,这些美丽的画面也只能留在记忆里。

中元节习俗15

在福州,七月十五日这天许多人家备菜蔬及纸钱,并延请僧道行超度仪式,然后将所备供品的一小部分散形于空野,以施无主孤鬼,谓之“施食”。南平、古田、尤溪、光泽、大田等地,也有十五日施食的习俗。在泰宁,十五日之夜,人们在房屋前后、谷仓前、果树下以及桥头、河边、路口等处,燃香点烛,焚化纸钱,供无家可归的孤魂用,以保地方平安。上杭旧俗,在十五日这天,城中竖起幡竹,以招亡魂。各家具斋饭,放置于幡竹下。祭坛上一道士端坐诵经,坛两侧道士奏鼓乐,观者如堵,俗称“做月半”,又叫“上台”。祭毕,斋饭多为贫民与乞丐取走。连城、长汀等地则在十五日夜焚香、烧金银纸,以祭祀野鬼。

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做半段”。中元节,整个七月每一天均可活动。传说,目连为减轻其母罪孽,于是日邀十方僧众做盂兰会,以普渡超生其母。中元节日,家家举行家祭活动。除一般供品外,还须焚烧纸衣,供给祖先鬼魂在阴间享用。

福州“做半段”主要在近郊各乡。七月十五,一年至此已过一半,故称“半段”。“做半段”的时间,有的以十五日前后的半个月,有的更长。主要活动是定期轮流举行全村性的大宴会,分别宴请亲友,同时还要演几天戏,据说是演给神看的。“做半段”浪费甚巨,而且还伴随出现聚赌之风。

福州过中元节还有一种旧俗,即在此期间如果流行传染病,会被认为鬼怪作祟,于是便要“游塔骨”。“塔骨”是以竹编制成人的形状(比人还大),披上某种神的衣服、戴上帽子,古里古怪,然后人套其中扛着走。入夜,“塔骨”前呼后拥,巡游街坊抓鬼怪,连续七天。最后制一纸船,把捉到的作祟鬼怪关入纸船中,跑步呐喊着把纸船放到江中,让其顺流飘去,称为“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