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城>行业范本>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评课稿(合集15篇)

信息技术 阅读(1.34W)

信息技术评课稿1

信息技术评课稿(合集15篇)

就顾老师这节课,我从以下七个方面来评:

一、评课前准备

从整节课所用到的教学资料来分析,顾老师对这节课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如:教学内容的选取,演示课件的制作,FLASH相关素材的落实以及源文件的制作,并且可以很明显的看出顾老师对教学内容也做了非常深入的学习,对相关的教学理论的落实和知识点的突破也做了相应的准备。

二、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从本课的教学目标来看,我觉得顾老师很好的兼顾了以下四个方面:

(1)认知

(2)技能

(3)情感

(4)拓展

从认知目标来看,顾老师让学生理解了按钮的相关概念及特点,从技能目标来看通过教学顾老师让学生掌握了按钮的创建及简单的运用,从情感目标来看,通过本课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精神及知识探索能力,从拓展目标来看顾老师通过让学生探究按钮的更多创建制作方法,达到了知识拓展的目的,本课顾老师把按钮的创建制作以及使用方法做位教学重点,把库,公用库的概念及区别,按钮4桢的概念,尤其是对点击桢的理解,以及自主设计按钮作为教学难点,并通过课堂教学一步步加以突破和落实。

三、评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也叫教学观念,是指教师认识和教学主张,它指导着教师的教学行为,从顾老师这堂课来看,他所采用的教学思想还是比较新颖的,在学生的三性中有如下的体现:

(1)主体性: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中心地位,如在新课的引入方面通过出示FLASH按钮动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课奠定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按钮的创建制作以及使用方法的教学过程中能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评价。

(2)主动性:利用演示课件,FLASH相关素材让学生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FLASH知识去找寻结果,并且还利用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教学环境的调整,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全面性:在新授和练习的完成方面也充分体现了全体学生全面参与。

四、评教法、学法

这节课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和探究法等,是计算机教学在用的几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非常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这节课所采用的学法有学习指导法,探究法和小组讨论法。

五、评教学过程

本课顾老师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导入部分,通过教师演示,请学生观察一个FLASH按钮文件,激发了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兴趣,

(二)新授部分,主要分五个环节:

1、使用标准按钮(公用库—按钮)

2、自制基础按钮一(脸部变化按钮)

3、自制基础按钮二(脑筋急转弯,隐藏按钮)

4、自制基础按钮三(带有文字,点击桢设置)

5、自主设计按钮(巩固基础,点燃创意),各环节之间由易到难,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能很好地落实相关的学习目标,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好的起到了引导,示范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总结与展示部分,教师通过总结回顾并展示学生喜欢的FLASH作品以及出示更多神奇FLASH按钮,继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为下一课时留下更多悬念。

六、教学效果

从本课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出自己喜欢的按钮,而且本课对学生的启发不仅仅是制作按钮方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信心去尝试挑战FLASH中新建元件中的其他内容,这有利于提高学生FLASH的自学能力,并且能为以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存在不足及自己对本课的感想

没有什么课是完美无暇的,如果说本课有什么瑕疵的话,我觉得可能这些方面值得去注意:如今天的开场导入,似乎老师心急了些,并且在开始的操作没有利用多媒体控制系统,后座学生几乎看不清投影的操作,并且在课中讲述操作过程时,似乎学生没有喘气的机会,应该让学生中途过程中,一步步来达到教学成果,还有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有待提高,对于不同能力的学生的分层教学方面有待加强。

信息技术评课稿2

今天我们学习了林老师的《创建数据表》一课,使我收获颇多,下面我就这节课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目标与内容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一、通过创建数据表,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主要功能,二、了解向电子表格输入数据的方法。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林老师没有盲从课本,而是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以学生普遍关注的“个人身高”问题为契机,引出了个人身高与食物中钙摄入及日常食物中的钙含量相关数据,进而对这些数据学生依据个人实际进行处理加工,由于这些数据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也是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这样精心设计的教学范例更符合学生实际,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的教学

林老师在教学的开始用 “人的身高与每日钙的摄入关系” “食物中钙含量的数据表”的问题,引入课堂,抓住了学生的心理,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又自然而然的把学生往数据处理这方面上来引导。课堂的引入可以说非常成功,紧接着林老师又抛出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请同学们根据这份材料,给自己一天的钙摄入量做个统计”。以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后续的一系列教与学的互动都是围绕这一任务而展开,教师在完成这个任务地同时也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落实到位。

对本节课教学难点:自动填充的操作方法与技巧。Excel界面的认识。林老师处理也非常的有艺术性,她并没有花过多的时间来消化难点,仅仅采用简单的演示教学再结合事先准备好的学生自主学习帮助文档和帮助视频直观的演示效果就把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消于无形,难点变得不难了。Excel界面的相关知识点的难点。林老师处理也很适当,她利用了Flash游戏——“找茬游戏”来完成从Word到Excel和知识迁移。然后再通过一个互动小游戏Excel界面知多少,让学生初步感知了Excel界面的各部分名称。仅仅通两个小游戏林老师很轻松的就把这个小难点给攻了下来。最后林老师还预留了一道探究形的弹性开放题:单元格中自动填充的数据,不仅限于数字,还可以是公式、日期、年份等,同学可以多找些具有内置序列的数据进行自动填充练习,你能从中发现什么技巧和方法。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多的探究空间。既让大部分学生能学好,又能让一部分优生能吃饱。

总之整节课下来林老师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符合教学内容实际,有很强的独创性,学生新鲜感强,课堂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教学时间紧凑,分配合理,学生活动也比较充分的。

信息技术评课稿3

这次很有幸聆听了“电脑高手”王老师的教研课,这堂课的内容为《键盘一家》。下面我简单说下自己对这节课的看法。

这节课的重点在于认识键盘以及熟悉基本键位,既是一节入门课,又是一节练习性质较为浓厚的课,怎样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得到充分的锻炼,是王老师这节课需要考虑的问题。键盘教学非常重要,一定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学生的坐姿很重要,打字的指法也很重要,将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习,所以在常规教育上显得格外重要,教学过程中的练习环节中王老师十分关注学生的指法和坐姿等,培养学生的良好打字习惯。主键盘区是平时使用最多的一个分区,由于学校使用的键盘可能跟教材不一样,所以王老师根据机房的实际情况,将主键盘区中一些常见的键介绍给学生,还要进行大小写字母锁定键的教学,shift键的'使用等。在教学的最后环节,王老师给出了一个打字游戏,寓教于乐,让孩子能在游戏中进行练习,在练习中得到进步。本节课容量偏大,还要保证学生的练习时间和效果,但是王老师不慌不忙的教授完了所有内容,足见王老师的功底很不一般。课堂效果良好,学生掌握的很扎实。

所谓“人无完人,课无完课”,王老师的这节也有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一、在最后练习打字游戏的环节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比赛,也可以分组来进行比赛,这样可以增加趣味性,也无形当中让学生加快打字的速度。

二、没有补充一些跟键盘有关的课外知识,如手写输入,语音输入等等这些外设的输入设备,让学生开开眼界,这是憾事。

信息技术评课稿4

一、清晰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是属于国小信息技术第二册的内容,该课的特点是操作环节多素材要求大,对老师的系统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x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复杂的内容中整理出了清晰的教学思路,一条贯串始终的主线将整个课文连为一体,并且主要内容层层递进,亦步亦趋,表现出了较强的逻辑上的严密性,使课堂呈现出了既轻松活泼,却又掌控得当的局面。我做了一些观察,在我附近的孩子她们在自己操作时兴趣盎然,不时的露出胜利的笑容,但一旦x老师开始教授下一个环节时,孩子们立刻将视线转向了老师,眼睛里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不用老师任何的催促,学生们已经进入了"我想学"的心理状态。显然,这样的课堂效果是归功于缜密的教学设计。这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二、训练有素的学习过程

《新课标》表现出了对创新能力的极大关注,要求我们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怎么样学习,要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向建构主义的现代化课堂转变。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中,怎样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也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向老师曾经一再强调过,我们要学会利用好我们的课本,让孩子真正学会看书。

在x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x老师的学生们不但会看书,而且看得很好很认真。有的孩子还动手在书上做了各种各样得标记,以记下自己得心得体会。这种良好得看书习惯决非一日之功,从孩子们自然得看书习惯中,我们能够发现不但是这节课孩子们在看书,以前得课上她们也会看,这是x老师长期训练得结果,也成为课堂上得一个亮点。

三、富有情趣的组织结构

在本节课上,x老师将时尚的DIY引入了课堂,让孩子们有了探究的需要。这样的任务驱动在本课中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围绕DIY的主题,在不断的探究,不但促进了孩子们对于未知事务的探索情感,也与生活实际较为紧密的联系起来。这样的俞教于乐的形式,会给孩子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的。

四、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这节课上,我们作为听课的老师,都能很明显的感受到愉快的课堂气氛:孩子们的欢笑声不绝于耳,并且在欣赏自己作品的同时也肯定了别人。作为几岁的孩子,能在一个轻松的氛围里学习,是最好不过的了,在这里,x老师做了有意义的尝试。

五、准确的教师定位

在整节课中,我们的教师都不是在做个说教者,没有刻意的去进行任何知识的讲授,而是借用书本和孩子的探索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可以说,x老师在本节课中不再是一名导演,而是剧中的一个组织者,带着孩子一起来学习,很好的发挥了教师引导的作用。

信息技术评课稿5

内容:漂亮的底纹

在引入过程中,教者先采用了提供了一系列图片,让学生感觉体会有底纹和没底纹的区别,认识有底纹可以让画面更美观,以此激发学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就接着创设有效合理的问题情境,问学生是不是想学习这种制作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究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新建,选色,上色,使用滤镜

在进入教学过程中,新建画纸中,教者没有进行完全的讲授法,而是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思考提出问题,然后一同解决问题。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动性,但化费时间稍长,

信息技术教学有其学习的特殊性,不得不依靠讲授法进行教学,讲授中教者以学生为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有机的将教学难点分散,突出重点。教者在合理运用讲授法时没有进行满堂灌,而是有他独特的教学魅力,语言亲切、自然,术语规范、正确,演示时正确、熟练,不拖沓,举止稳重,给学生以信赖。

在进入取色,上色学习过程中,教师从小处入手,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停的提出问题难度,让学生找到取色上色方法,并付诸实践。

学习滤镜过过程,教者采取了和学生共同发现的过程,教者通过简单的讲授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实践,让他们在自由的想象天空中学习。

作业评讲时,尊重学生,让学生说,评,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不以教师的作为唯一的标准答案,此时课堂气氛达到交流的高潮。

在进行教学后,教师并没有仅仅将本课教学作为终点,而是将本课教学放入全PS学习体系中,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下节课的学习留下伏笔。

整个教学过程遵循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等教学原则。尤其是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使用得恰到好处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各种有效的学生学习活动方式。课堂教学结构完整,过渡自然流畅。以发展互动的多方交流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

当然在教学中的引入环节让学生认识象素、分辨率以及RGB是否要让学生学习,在此我并不完全赞同,如果真为了认识象素点,分辨率以及RGB,势必要加入新的知识点,学生在短短一节课中是无法理解的,这样有可能偏离本课学习目标,而且这些知识点在简单学习PS是不会用到的,它需要较强的信息技术知识为基础来学习,而作为教师教的目的,更重要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一个软件而学习,而是为了学会学习方法而学习。再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尽管是五年级的学生,但个人认为这种抽象理论性强的知识还是不要提前灌输为好。

信息技术评课稿6

本课教学以设计编写简单的程序为任务主线,熟悉VB编程的环境,学习可视化编程的方法与概念。将编程的方法与概念及思想渗透到真实的任务情境中是一种比较高效务实的教学策略。避免单纯的概念说教,也容易实现可视化编程的方法与概念的具体落实。教师能够讲清可视化编程的几个重要概念。学生也按教学设计完成小程序的编写任务。教学中师生交流和谐融洽,学生学生认真,同学间交流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可见平时教师教学严谨,学生训练有素。以下就几个方面做简单点评,希望批评指正。

1.过程与思想 本模块教材《算法与程序设计》以VB语言程序设计为载体,通过让学生亲历具体的程序设计案例,学习可视化编程的思想与方法。程序设计是过程,而在完成程序设计中学习通过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学习编程的基本算法,进而引导学生体会编程思想是本模块的重要教学内容。而本节课正是基于前两章学生学生编程结构之后,对可视化编程的方法与概念的一次整理与总结。教师在出示教学目标时应明确指出本节课不是做一个VB程序,而要淡化“VB”的概念,要将学习内容扩展到所有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共通的程序设计理念。通过程序设计学习思想与方法才是真正的目标。

2.通过交流理解概念 本节中概念集中抽象,如:对象、属性、方法、过程、事件等。教师将几个概念集中讲解,之后切入到小程序的制作中讲解设置对象的属性。前后衔接有脱节之感。在上课的前23分钟进行全体控制时间有些长,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一些概念可以让学生来举例,看看学生是如何理解的。教师补充。对于控件箱里的控件,也可让学生先试试。

3.整合促进高效 本节教材有编程的概念,也包含认识控件的教学内容。内容与概念学习分开安排。教师在讲解时将两部分内容整合在一起,把控件的学习融入到“对象”这一概念上学习上。在容量上实现了1=1+1,在教学时间上实现1+1<2,提高了教学效率。

本节课整体上来讲是一节成功的课。学生学习状态积极,编程习惯好,作业完成情况较好。经过一年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纳老师已经总结出一些值得同行借鉴的教学经验。 希望今后大家多进行交流。

信息技术评课稿7

听了蔡老师的课,感想颇多。作为一名刚刚工作的新教师,能把课堂组织得这么好,学生在课堂上如此安静、有序,这是我自愧不如的地方。我们常说,纪律是学习的保证,在这一点上,蔡老师下了很大的功夫,成果非常明显。

从整节课的设计和把握上,总的来说,能够设计比较恰当的学习活动,引领学生参与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掌握了整理文件的方法,并且还在练习中让操作更加熟练。然而,就环节设计和时机把握方面,还有一些提升的空间,如果做一些调整会有更好的效果。

1.所有演示操作的部分应该使用广播,否则学生仍会沉浸在自己的作业上,注意力很难集中到演示操作上。蔡老师在这方面已经改进了很多,但仍有两处忘记,要在平时的操作中养成习惯。

2.学生会做的内容要大胆放手给学生来演示,边操作边解说,老师不要忘记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表扬,哪怕让全班同学鼓掌也是对演示者莫大的肯定,同时激发其他孩子的表现欲。

3.对学生出现错误操作的讲解要把握好时机,一旦有某个学生出现错误,应立即让全班同学停下拉,切换到出错学生的屏幕,直接解决问题。没有必要等很多人也出现错误了,再请一个同学把错误操作在教师机上重复一遍。

4.蔡老师在下课之前用按文件排序的方法快速整理了文件,学生们很感兴趣,却苦于下课了没有机会操作。如果把这部分内容的讲解提前,并用设置比赛的方法让孩子们操作,相信本节课的趣味性就会更强,课堂气氛也会更加活跃。

建议蔡老师下次在设计本节课的时候,可以使用分层任务,让学生在学会了整理文件的知识后,通过比赛等方式熟练操作,最后再落实到整理自己的文件夹的应用层面,这样,本节课的层次感就更强,内容也更加丰满了。

信息技术评课稿8

龙老师执教的《画线》,画图程序中有两种线条,直线和曲线,直线的画法是比较简单的。在教学中,采用逐步深入的方法,先让学生在工具栏中找到直线的工具,让学生进行任意的画。学生的操作完成情况都不错。在直线的操作中,怎样把线条变粗,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把线条变粗些。学生可以通过自我学习探究发现了线条变粗的方法,效果较好。

曲线工具先拖出来的是一条直线,接着鼠标放在直线的上方按住向上拉,那么这条线就变弯曲了,并且你还可以拖动一次,曲线可以拖两次。讲清楚要点之后,让学生来操作,在巡视辅导中发现,多数学生的问题在于拖动过程中没有到位鼠标左键就松开,接着再按左键曲线就乱了。

曲线呈现三种图形,单曲线、双曲线、封闭性曲线。看到一个案例,用曲线来画鱼,用单曲线绘制鱼身,用双曲线绘制鱼身上的花纹,封闭性曲线来画水滴,只要用鼠标在三个不同的位置各点一下,就会形成一个水滴形图形。

信息技术评课稿9

我听得是四年级的信息技术课。四位老师教学的都是《“画笔”的秘密》这一课。

这课主要介绍的是“画笔”模块的相关命令,属于基础模块学习。角色运动会留下一定的痕迹,这些痕迹的保留,需要“画笔”指令的支持。老师们在教学中,将画笔的设置与小猫的运动结合起来,将枯燥的命令趣味化,让学生在欢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导入教学时,老师结合了之前学过的内容,利用一个个趣味小程序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新授时,老师先让学生认识“画笔”模块,在此基础上学习画笔指令的设置,重点围绕“提笔”、“落笔”、“将画笔大小设定为”、“将画笔颜色设定为”等命令展开介绍。对于“图章”的使用,老师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使用单独一个“图章”命令,舞台角色会发生什么变化?使用“重复执行”与“图章”结合,舞台角色又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感知循环的作用。作为一个信息教学的新手,这次的听课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机会,以上就是我本次听课的收获。

信息技术评课稿10

一、说教材

本节是华师大编的高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的第二章的第三节《文件管理》。本节的学习内容是文件与文件夹的基本概念和操作系统管理文件的实现方法。文件管理是操作系统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掌握信息处理技术的必要基础,这一节在整个教材中处于基础地位。本节的教学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讲文件与文件夹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第二课时讲文件与文件夹的查找以及快捷方式的建立。现在我针对第一课时来说课。

二、说学情

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已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和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在这节课之前已掌握了操作系统基本的窗口操作和用户界面的有关知识。并且学生对网页制作的兴趣较高、感觉很新鲜。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中国小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精神,以及教材分析和学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自主探索、协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文件分类整理的习惯。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加深学生对校园生活的了解,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校园情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文件夹的新建、文件与文件夹的复制、移动、重命名和删除操作。 教学难点是对文件、文件夹的理解。

五、说教法

采用任务驱动,学习者通过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积极主动地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针对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我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解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法。

六、说学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学生在真实情景中,由具有感染力的真实问题,围绕为制作多彩的高中生活网站准备的素材分类,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掌握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功能。

七、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紧紧围绕“课题导入,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小组协作,评价总结”这一主线展开。

信息技术评课稿11

一堂优质课,无论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语言、教学机智等各个方面来讲,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是即便是再优秀的课还是有它值得商榷的地方,下面谈谈自己对这堂课的不同想法:

1、过于强化自己课堂的完整性,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朱老师的教学设计可谓完美,每一句话、每一个环节的时间都做了严格的预设,相信他在课堂教学的执行中也严格地按照设计来开展的。但是正因为如些,学生们的课堂主体性才被他忽视了。如欣赏作品环节,老师明明指出了作品的问题,也让学生呆会儿修改,可是真的欣赏完成后,朱老师没有再留丝毫时间让学生去修改,而是根据自己的设计流程,先保存了作品,而后问了学生:“海报做完了,是不是就完成了?”自然过渡到发布作品环节,再老师演示了发布方法后,布置了学生“保存、上传并评价”作品的环节。没有在学生再一次操作时提到让学生适当修改自己的作品,略显遗憾。

2、本节课的设计堪称完美,可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这样一堂课下来,掌握画图中文字输入的方法及要点这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有多高?我们透过华丽的外表,来看看学生们的操作,其实有部分学生也许这一堂课中关于这项技能没有学到多少,因为学生较多,操作过程中有问题的一定也不少,可是朱老师仅采取教师个别指导显然是不够的,是不是在操作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采取“动口不动手”的帮助原则进行助呢?也许,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另外在评价环节,这种网上评价的方式很好,但是三年级的学生评价还不够客观,图显不公平。是不是可以思索一下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如教师评、小组评等,让评价更为客观。

3、一瓶水,是否有作秀的嫌疑?最后朱老师拿出了一瓶水,问怎么分,当有学生说到“把它捐成灾区”时响起了鼓掌声,这里是不是有作秀的嫌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个人觉得有点过了,结尾平淡点,与前面有个呼应,稍微升华一下就够了。

信息技术评课稿12

一、背景学情分析

《画龙点睛写标题》是浙江摄影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十课。通过前面几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使用word进行文本编排的操作能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提高文本编排的能力,学习合理地运用已有知识技能进行文章的图文混排。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学生熟练的操作Word为短文插入艺术字标题,掌握艺术字格式设置的基本技巧,形成对文章整体美化的意识。这部分内容操作性较强,学生的兴趣浓厚,教学时抓住这一点,少讲多练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解决问题,浸润在充满智慧的信息课堂中,享受学习的无限乐趣。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能熟练地插入艺术字、对艺术字的大小、位置、式样进行基本的设置操作。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观察不同文章的样式,知道美化标题的重要性;通过自学课本,能运用艺术字的插入、移动、改变大小等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体验,学生能够感受到艺术字的魅力;通过对艺术字的合理使用,形成对文章整体美化的意识。

 二、教学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关键要考虑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感受学习过程的乐趣,体验文章的整体布局,合理地使用艺术,发挥出艺术字在文章中真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根据教学背景分析和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教学主要采用任务驱动为主,其他方法为辅的教学方法,任务设计以学生阅读感兴趣的文章为切入点,对比有标题文章和无标题文章的异同,提炼标题,设计编排标题,激发学习兴趣。学生以自主探索为主,引导学生对发现的问题采用“讨论”、“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品评价方式采用分组投票评价的方式进行。

 三、环节反思

1.情境创设和铺垫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本环节的教学,我刚开始准备了两个范文,一篇没有标题,另一篇加艺术字标题。

经过反复思考,在新的教学中,我对范例文档进行了修改,一是将两片文档合并在一个文档内;二是给第一篇文章加上了标题,给第二篇文章加入了图片。这样调整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打开文件的速度,又增强文章之间的对比,同时为下一课插入图片的教学内容做了铺垫。

2. 插入、美化艺术字环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插入艺术字这一内容,书上描写的步骤清楚、易懂,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自学这部分内容大部分人应能完成,所以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看书,然后操作,再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知识点。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自学插入艺术字时,会遇到了艺术字不能移动的情况,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我并没有没立即回答,而是向学生询问有没有能解决此问题的人,同时为学生指出一条解决的途径,尽可能的让学生来找出方法、答案并进行演示,教师最后再进行适当地补充。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又通过老师的引导、同学的帮助下把问题给解决了,虽然这样做会耽搁一定的时间,但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3.作品的展示、评价

在评价初,我让学生对评价原则、评价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了解同学之互相评价所要完成的任务,明确互评的中心必须针对学习内容,而不是他人本身。使得生生之间的评价能够有序的开展。

通过作品初评展示,学生进行互评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老师对学生的互评进行提炼总结梳理,通过这样的活动,容易让学生形成共识,明确艺术字如何设置才符合大众的审美观。

我最初设计巩固练习的时候,虽考虑到分层任务,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完成适合自己的任务。后来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将作品提交给老师后就结束本环节教学,没有对巩固练习的作品进行评价,不能及时反馈练习的效果,也不能反映出学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因此,我对原有的方案进行了调整,设计了第二次评价,在展示作品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对有缺陷的作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对自己和他人的进步给予肯定,及时反馈学生有没有形成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再次投票评价,也使原来没有得到票的同学也有机会得到票,体会自己进步的乐趣。

 四、教学反思

回顾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变“教师讲——学生练——教师评价”为“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多元评价” ,遵循了《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关于国小信息技术教学建议30条》的精神。特别是在教学评价中,采用二次评价的方法,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

采用学生直接互评,每位同学都有展示的机会,同时也发表建议的机会,改变单一的评价模式,提高了评价的效率和评价的面。

在首次评价中,所有学生都能完成基础性目标作业,通过小组成员的互评,肯定优秀作业,提出改进意见完善作品,教师梳理本课的教学知识。利用二次评价,学生自主挑选作业内容和练习的量进行再练习再评价,在原有的基础上,巩固了新知,同时又促进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同时又能体验进步所带来的快乐。

我这节课中我也发现在某些方面特别是细节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

1.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我在课程设计中希望学生能将操作技能尽量通过自学来掌握。但是在课堂上,一些自学能力、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还是喜欢老师采用讲授型的教学方式。我想,在今后这方面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两种方式相结合,对部分自学能力弱的学生,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解引导。

2.课中以投票方式进行评价,我设计的初衷是让学生在投票的过程中欣赏优秀的作品,给同学提一些作品修改的意见或建议,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即使在评价开始前让学生了解评价的要求和方式,还是有一小部分学生不会客观地评价他人作品,是自己好朋友的就投票。

3.学生互评的局限性。

如果每位同学都离开位置参与评价他人,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建议就没有时间来认真听了;如果一个同学同时得到两种不同的建议,也没机会一起讨论。如果课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让学生的活动范围减小,评价的效率就会提高同学之间互评更有针对性,实施同学间的讨论也更加方便。

总之,只有学生感兴趣,乐意学,开心学,学生真正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学质量才会提高,才能真正达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信息技术评课稿13

一、理念

我对这节课最大的感受就是新课程理念在这节课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我们这门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节课在导入课程之后,并没有直接关注技术层面的知识点,而是首先突出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搜集信息、加工信息、信息反馈和再加工,这样自然形成了本节课的主要结构。

在进入到操作层面的知识点之前,先通过精心准备的贴图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再到PHOTOSHOP中找到相应的工具去实现它,这样信息技术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有力工具

这节课从导入课程开始就尽力营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氛围,如“别再迷恋哥”这样的流行语的出现,会在瞬间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猪猪侠题材的选取也非常有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也经常提到,但经常会感觉很生硬,这节课最后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非常自然,在周老虎、广场鸽之后出现的“创意诚可贵,道德价更高”的总结,水到渠成,令人感叹。

学习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也是学会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在本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二、教学过程

这节课的教学环节很清晰,导入、模仿练习、自主发挥、总结和拓展,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都很自然,特别是总结提高部分,匠心独具;教学准备非常充分,导入部分的水果表情图片、练习部分的透明贴图、预先下发的学案,处处体现了准备的精心;学生练习层层递进,固定动作部分通过老师巡视、小老师帮助的形式达到良好的效果,自定义表情部分,通过作品展示对学生加以反馈,拓展部分老师抛砖引玉,任务设计十分精妙。贯穿课堂始终的对学生的及时评价,如:打开苹果图案时让学生示意,“同学们已经对老师的话产生呼应了”,“第一个完成的同学请举手”等,很好地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

教学过程中的很多细节体现了老师的基本素质,有生动有趣的语言如“请大家东张西望,互相帮助”、“做出了二皮脸的效果”等;当电子教室出现意外声音时对学生说抱歉,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同时不影响正常授课;在行间讲课时,提醒“那边还有一个同学没有注意到这儿”;放大演示时,苹果在左下角的处理,一开始放得并不大,后来用了导航器使演示效果更好,这些细节的处理都值得我学习。

学生由于从一开始就被激发起了学习兴趣,因此学生参与度非常高,目标达成度也非常好,这与教师精心的准备是分不开的。

当然也可能有一些小的瑕疵,如对透明背景的描述,“棋盘格”似乎比“黑白相间的小网格”更简练;巡视过程中发现某个学生作品不错准备之后展示时,可以预先让学生保存一下;利用蒙板修图时直接在黑白图上涂抹是不是更好也可以探讨。

综上,这是一节值得我学习的好课,加深了我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不是一句空话,这是我们教学的实实在在的指导方针。

信息技术评课稿14

下面就想从学生的角度来谈谈对这节课的想法。

1、美味的课前餐

由于朱老师给我们上课时,已经11点多了,同学们都有点儿肚子饿了,可为了上课我们只好忍着。没想到朱老师尽然给我们带来了他的家乡特产--美味的酥饼,让我们在上课前填饱了肚子,有更好的精神来上课了,真是太感谢朱老师了,还没上课,我们便有了一个好心情。

2、动人的故事、感人的画面

《乌鸦喝水》这个故事耳熟能详,我们都知道,可今天朱老师带来的故事中,乌鸦却喝不到水了,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大量的图片欣赏,我们知道了原来乌鸦喝不到水的罪魁祸首尽然是我们人类,看到这些我真得深感惭愧。我一定要从自己做起,努力让我们的环境更美好。

3、快乐的操作

在朱老师的引领下,我们一起学习了《宣传海报》的制作,怎么通过画图软件打开文件、怎么样才能更快地输入文字、怎么修改文字格式、怎么输入“绿”……朱老师都能及时地发现问题,让我们以最快的速度解决操作上的问题,快乐地进行操作与学习。

4、不断的肯定

“讲得真好,朱老师记下了。”“感人的图画,让人深思的宣传语。”“多么感人啊!”“好美,太棒了!”……在朱老师的课堂上,我们会不断地听到优美的赞美声,让我们感觉自己个个都是能干的电脑小能手,特别得开心。

5、丰富幽默的语言

“确定下来了,还能不能修改?”紧接着朱老师说道:“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慎重和仔细,要不然一旦做错了,就好像我们的环境一样,一旦破坏了,再想恢复的原来的样子就很难了。但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我们在信息技术中可以采用撤销命令来补救。”让我们不仅了解了撤销命令,再一次地感受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在讲解另存为的时候,老师说“图片已经有了自己的家了,我们要想让他保存到新的家,就要选择另存为命令了”,多么形象的比喻,我们一听就懂了。课堂上朱老师还不时的提醒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姿势和正确的指法,让我们听了心里暖暖的。

朱老师的课,让我们从吃酥饼开始,伴随着乌鸦喝水的故事,与它一起体验着口渴的感觉(吃了酥饼),到最终乌鸦喝到了水,我们也得到了水,并一起思索了如何使用它而结束。整堂课是一节快乐的课,我真希望每节信息课都能有如此快乐的体验。

信息技术评课稿15

曹**老师的这堂信息技术理论课,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讲解透彻,教态自然,教学效果良好。

亮点:

1、巧设教学情境。以配置一台学习型电脑为切入点,贴近生活,注重知识的挖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注重师生互动。《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这堂课是理论课,曹老师能科学引导,前置问题指向性明确,在一问一答中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气氛融洽。

3、做到首尾呼应。让学生了解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后,设置了配置电脑的实践操作,解决情境创设中遇到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不足:

1、由于借班上课,没有安排计算机硬件实物展示,让学生有个直观印象。

2、对个别学生的回答不能给予及时地、恰当地评价。

3、课堂小结环节,没有很好地利用板书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