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城>行业范本>信息技术>

【推荐】信息技术说课稿四篇

信息技术 阅读(1.66W)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信息技术说课稿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信息技术说课稿四篇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1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数据处理与统计中的《数据的排序》。下面我将从七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数据排序》是山西经济版《信息技术2》八年级第二单元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电子表格的基本知识、表格数据的输入和编辑以及工作表数据的运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处理的一节新授课。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已有工作表基础知识之上的延伸,贯穿于Excel整个教学,是学生进一步顺利、快捷操作的基础,也是学习用图表表示数据的重要基础。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难点,它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一个必要环节。因此,本节课在学生今后的Excel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发展需要,我从知识、技能、情感方面确定本节课的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排序的意义。 2、建立主要关键字、次要关键字的概念。(2)技能目标:1、掌握利用Excel对数据进行排序的方法 ;2、能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情感目标:1、通过看书操作,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自主探究能力。2、在小组成员交流活动中,引导学生间相互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数据排序的操作方法;难点是关键字的概念以及通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对EXCEL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能够较熟练地使用EXCEL创建工作薄,插入工作表,完成各种数据的输入,掌握了编辑和修饰工作表的方法,基本上能够使用函数和公式进行较简单的计算。但基于学生年龄的特征,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认知能力较弱,而对具体操作易于接受。另外因诸多因素的不同,造成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层次。

  三、教学理念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的教学理念,根据本课内容,学生的学情,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在实践中完成任务,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利用表格数据处理方法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教师把“排序”进行多任务练习,在适当的演示后,通过层层深入的方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用实际操作对任务进行探究,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2、学法指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指导学生相互交流、小组合作、互相探讨,在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同时,进一步创新。

  五、教学准备

(1)学生让看书操作,在自己的计算机中完成数据的排序操作。

(2)在上课过程中使用自制课件及多媒体教室软件,学生练习使用的成绩表数据清单,课前分发至每台学生机,上课使用。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数据排序 对排序操作稍加说明,提出排序要求,让学生试着完成。

(三)综合实践,巩固新知

(四)知识拓展: 学生完成课后题“试一试”。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2

一、 说教材

1. 教材的编写意图、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且也作为学生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

2.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a.熟练掌握运用Authorware制作数学课件;

b.积累制作课件的经验和技巧;

(2) 能力目标:

a.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探究,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b.培养学生根据所给任务,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能力;

c.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

d.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启发学生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来帮助其他学科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分析多媒体制作过程、制作技巧。

(2) 教学难点:学生创新制作数学课件。

二、 说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掌握的已知知识:包括制作一般多媒体作品的知识、数学知识等,同时根据信息技术教学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老师讲解分析、操作演示、提问引导、任务驱动;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讨论、操作实践、成果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中注重层次教学,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品的要求可以不一样。

三、 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以体现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能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数学学习当中来,同时激发了学生制作多媒体作品的热情。本课首先从信息技术在我们学习中所起的作用及应用各领域的现状引入本课主题,介绍了信息技术应用于我们数学学习的几个方面:多媒体课件、程序解决数学问题等。指出了我们能用已学的Authorware知识来制作多媒体数学课件,并引导大家一起回忆总结Authorware多媒体作品制作的思想、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然后,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分析、讨论几个优秀数学课件,并总结这个课件设计成功之处,也能找到制作不足的`地方,这样学生能从一个高起点出发,吸取优秀制作经验和技巧,结合自己作品要求加以创新,制作出比较好的数学课件。接下来,老师分不同层次给出任务。

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任务,反复思考,确立出自己作品的主题。且能主动利用网络查找自己需要的素材,然后对素材加工处理,最后制作作品。在此间,老师巡视指导。学生遇到困难能及时同学间讨论解决,实在不能解决的能主动向老师求助,老师要特别留意能力稍差学生的制作情况。本节课后半部分主要是学生作品制作、完善作品。最后提交作品,老师选取几个作品展示交流,分析出作品的可取之处,给出不足之处的改进建议。

本课主要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教师引导,学生实践的学习模式。旨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能更轻松有效地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3

计算机软件系统

教学目标:

1、了解系统软件的作用;软件安装与卸载的相关知识。

2、了解系统软件的安装。

情感目标:

合法地使用软件也是本课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本课的另一个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道德观。并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操作系统的作用。

教学难点:学习计算机主要软件的安装与卸载。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计算机,教学ppt。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设疑: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把一台计算机的外设和主机连接起来。那么,这样连接起来的计算机就可以工作了吗?(学生回答,并说明原因,教师设下疑问:到底能不能呢?)

实验1:启动事先准备好的裸机,学生观察计算机运行情况,老师总结原因(没有安装操作系统软件)。

一、操作系统知识讲授

提问:计算机为什么需要一个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系统软件,它是计算机系统的管家。

(补充知识)

1.操作系统的出现人机矛盾早期,人们利用计算机进行运算时,经常出现操作人员手忙脚乱而计算机却空闲等待的情形,这种人工干预的慢速度与计算机运行的高速度之间的严重不协调,被称为人机矛盾。

2.操作系统的作用操作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计算机的硬件、软件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使计算机能协调、正常地工作,同时为人们使用计算机提供方便的操作环境。它还管理计算机的各种外部设备,如键盘、鼠标、打印机等,使这些设备能有效地为我们服务。

二、应用软件的安装与卸载

(1)ppt展示软件安装的过程;

(2)ppt展示软件卸载的两种方法,要求学生依此卸载系统中的两个软件;

(3)质疑探索,安装与卸载中出现的问题,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并做汇报,由教师总结,以给同学提供某些指导。

三、软件的合法使用

通过案例和数据来说明盗版对我国软件产业的负面影响,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或辩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尊重知识产权、尊重软件版权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正确地获取和使用软件的习惯。

(1)教师组织小组讨论,小组派代表发言,提出关于软件合法使用的观点;

(2)教师用ppt演示总结,软件合法使用的方法及相关知识点。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4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因此,本节的学习我们采用网络课的形式来组织,这种课型的主要特点是课堂知识容量大,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关系明确,教学目标也应细分为几个层次,并按这几个层次展开学习,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达成不同的学习目标。

一、说教材

本节学习要点:

掌握记录指针的概念

学会插入、删除记录

学会修改记录中的数据及数据库的结构

在本节的学习安排中,由于学习的命令用法与指针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学习这些命令之前,先要求学生掌握指针的概念及其相关操作。

但是,课本将范围参数的内容安排在Replace命令的学习之中,我认为不太妥当。因为在这之前学习的命令和recall命令就存在一个作用范围的问题。因此,我认为范围参数的内容应该提前到讲命令之时来讲。

本节教学的重点当然是以下命令的用法:、edit、、recall、replace和modifystructure。难点却在范围参数和几个命令的比较。我认为让同学学好这部分内容的关键就在于边学边思考,边思考边实践,让事实说话,加深同学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二、说教法、学法

在讲解这个命令的时候,学生将了解到命令的基本用法和含义,就是为当前记录打上删除标记。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如果我想删除的记录不止一个,应该怎样操作呢?难道删5条记录就得输入5次命令吗?当然,这样也太不方便了,系统肯定会提供更方便的操作方式。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过去学过的命令中,可以用For子句来限定命令的生效范围,那么,这个子句是否同样适用于呢?试试看。试过之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提出一个新问题,那就是用for子句限定的删除范围,在物理存储上不一定连续,如果需要删除连续的几条记录,该如何处理呢?事实上,教师这时就可以适时引出范围参数的概念来加以讲解。当然,在本课的设计之中,教师总是加以引导,适时提醒学生去阅读某一方面的知识内容并加以实践。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自主学习的过程,也离不开老师的启发和提示,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不断尝试解决的方法,并自主阅读相关知识链接寻找解决的思路。

三、教学程序设计

1、导入新课

在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说,输入过程出现失误,有的数据输入错误了;有的数据在输入过程中看漏了,没有输到数据库中来;有的数据陈旧了,不再需要了;数据库在设计之初考虑不周,字段数量不够或类型设置不合理等等。因此,我们需要进行数据库的维护操作。然而,在维护数据库的过程之中,我们如何定位要维护的数据呢?记录指针的引入,大大方便了我们对数据的定位和操作。

2、讲解新课

这一过程,将不再是教师主讲,而是教师让学生打开相关的页面,提醒学生用一定的时间阅读某些知识内容,并在阅读后打开指定的数据库进行练习,以及时巩固这部分知识,加深知识的认识,掌握知识的运用。在这一过程之中,教师也应适时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并让问题带领我们继续学习下一部分内容或是让实践来证明自己思考的对于问题解答的思路是否正确。比如我们学习了如何给记录打上删除标记,可是记录在库中依然存在,是不是这些记录在我们查询的时候会被屏蔽呢?提醒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并用相关命令试试看。结果是没有屏蔽,逻辑删除的意义看起来纯粹只为了物理删除,只是因为物理删除具有极强的破坏性,所以需要这一中间步骤来缓冲,以保证不会误删除数据?事实是不是这样呢?会不会相关的命令需要加一个参数之后才能屏蔽这些有删除标记的记录呢?象这样引导学生思考,并提示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知识拓展,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阅读相关内容,打开相关链接进行自主学习,并进入内网论坛提交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解决的意见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