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城>行业范本>信息技术>

关于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锦集七篇

信息技术 阅读(1.07W)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说课稿7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锦集七篇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录入数据库的记录》这一课是海南出版社义务教育九年级教材《信息技术》的第二课,这一课用时一个课时。它是学生学习数据库软件Access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是第一章《用数据库来管理信息》的重点。根据教材的地位及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创建数据库的意义

2、认识理解录入数据库记录的基本操作方法

能力目标:

1、掌握录入数据库记录的增、删、改等操作方法

2、掌握创建窗体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分析、观察以及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学生通过任务驱动的操作,激发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操作、创新的能力,在任务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2、通过小组协作活动,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录入数据库记录的操作方法及创建窗体的基本方法。

二、 学生能力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九年级学生普遍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重视、对具体操作比较容易接受。对通俗易懂的语言比较理解。具备一定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等主要学习方式完成。在学习本课之前,他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数据库的基本常识。

三、教法和学法

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练结合、任务驱动法及赏识教育法。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采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通过教师设置的任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动手,有机结合各种知识,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赏识贯穿始终,创造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尝试操作法、主动探究学习法及小组协作学习法。新课程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发展能力,训练思维。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的

时间

一、导入

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数据库软件Access的操作方法,而且还用表设计器创建了生物资料表。老师想考考大家,还记得操作方法吗?有没有同学示范一下操作方法呢?

一个学生通过多媒体广播系统在学生机上操作:如何启动Access及用表设计器创建表的过程。

回顾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点。激发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回顾,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在知识点上,达到串联知识点的目的。

5分钟

二、讲练结合、比较学习

1、提问:设计完表的结构后,接下来最重要的操作是什么?那怎样才能输入记录、删除记录呢?在录入记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2、小结操作步骤,示范讲解第一个知识点:录入表记录。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时间/日期”字段的输入格式为“年-月-日”。

3、录入记录,提问学生;如何改变表格的宽度和高度?提示学生回忆Excel电子表格的这部分知识的操作方法。

1、两个学生为一组,带着问题,互相讨论学习第一知识点:如何录入表记录。

2、观察教师录入的表记录,发现问题,回忆Excel电子表格的这部分知识的操作方法。尝次操作,归纳出改变表格宽度和高度的操作方法。

让学生带着问题,合作学习,可以达到讨论学习,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

通过比较学习,加深印象,达到知识迁移的学习目的。

10分钟

三、激发兴趣,合作学习

1、做完第一个知识点的操作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提问:当同学们在生物资料表里录入记录时,有没有发现录入过程中,有没有不足的地方?想不想创建出更方便、更美观的的表?然后给学生展示一个已经做好的窗体。

2、设置任务1:让学生根据课本资料, 创建出一个既美观又实用的窗体。做的又快又好的同学的作品要展示给其他同学欣赏。

3、待学生自主操作学习后,教师示范讲解操作步骤,分析操作过程中出错的地方。

设置任务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协作的学习方式,利用网络查找有关生物资料的信息,把收集到的信息分门别类的输入到窗体中,看哪位同学的窗体内容做的最充实。

仔细观察生物资料表,问答教师问题。欣赏做好的窗体,带着教师设置的任务,创建窗体。

两个学生为一组,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查找生物资料相关信息。把收集到的资料加工后输入到窗体中。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给学生展示教师做好的窗体,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学习资料,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通过网络资源主动获取、整理、创造性加工信息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索、协作的精神。

20分钟

四、归纳总结,展示作品

选择一些学生作品,让学生欣赏,讨论作品的优缺点。并给予扬长性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

然后回顾本节课的内容,从理性角度,梳理知识点。

欣赏同学作品。四人为一组,讨论作品的优缺点。

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学生。在充分考虑到个体差异的同时,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在小结处,选择作品展示可以激发学生互相学习的目的。梳理知识点可以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基本能完成知识、情感、能力的目标。掌握录入数据库记录的基本方法和创建窗体的操作方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探索、协作学习的精神。

10分钟

教学过程尝次:赏识教育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在辅导学生操作中,不断发现学生操作中的优点,不时表扬学生的操作步骤。这样可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操作实践、敢于创新。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也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同时激励操作能力相对弱的学生,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让先完成任务的学生充当“小教师”的角色,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这样可以使学生将学到的部分知识主动运用到新问题中,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增强团体意识。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

(一)教材分析:

《认识资源管理器》是人教版信息技术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课《查看文件内容》第二课时的内容。

资源管理器是Windows系统中的“大管家”,对它的学习不仅是本章学习的重点,更是学习文件管理知识的入门一课。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了解资源管理器的结构,帮助学生掌握在资源管理器中管理文件的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教育对象是国小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家用电脑比较普及,他们具有较高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我会给他们创造小组讨论,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同时他们又是稚嫩的禾苗,需要阳光和雨露,我还会适时引导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并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第一课时里,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在我的电脑中查看文件内容的操作方法,这为本节课教学已作好了知识铺垫。

二、教学目标。

由于本课学习内容操作性强,适合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式学习。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下: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资源管理器的启动、退出。

2、了解其结构组成。

3、在资源管理器中打开文件,删除文件以及给文件重命名的操作方法。

(二)能力目标:

1、掌握在资源管理器中简单管理文件的操作能力。

2、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以及勇于探索新知的精神。

三、教材处理。

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及认知水平,我制定了认识资源管理器这一教学重点以及在资源管理器中打开文件,删除文件,给文件重命名的操作这一教学难点。

四、教学,学法,评价与手段。

(一)教法阐述:

本课通过创设“寻宝”、“改宝名”、“掘宝”三个游戏环节,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在小组讨论,师生互动中掌握利用资源管理器打开文件,文件重命名,删除文件的操作方法。

(二)学法指导:

我会引导学生通过“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总结巩固”,建构资源管理器的相关知识,提升在资源管理器中管理文件的基本技能。

五、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阐述我的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我设计以下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新课呈现,巩固操练。

(1)寻宝。

(2)改宝名。

(3)掘宝。

(三)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计算机操作系统就像一个“大宝藏”,它的里面有许多珍奇的“宝贝”。要挖掘“宝贝”,我们首先要找到一把开启这“宝藏”大门的钥匙,它的名字就叫做资源管理器。同学们想得到这把宝贵的钥匙吗?通过学习情景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教学作好了准备。

随后进入教学的第二个环节,这时我会提示学生:其实打开资源管理器的方法和我们学过的画图软件启动方式基本相同,大家可以试一试。让学生自主探索,尝试操作。然后我会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控制学生机,演示并介绍资源管理器的各个组成部分。目的:让他们进行知识迁移,从而掌握启动和退出资源管理器的方法并了解资源管理器的各个组成部分,从而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接下来我要和同学们作一个《寻宝》的游戏。游戏说明:游戏分为3关,将全班分为4组,我课前会将20个以“宝贝1、宝贝,2……”命名的文件放入D盘中,请学生按要求操作。游戏第一关:寻宝。(演示幻灯片)这是我截取的游戏画面。首先我要做简单的游戏示范说明。随后要求各组同学在5分钟内找到这20个文件,并记录下各文件存放的路径。时间到时,哪一组的同学找到的文件最多哪一组就为获胜组,同时我会对该组进行激励性评价。然后我将以抢答的形式请学生说出每个文件的位置,其他的同学按照他的路径打开文件。

在这个游戏过程中,我将磁盘中的“文件”变成了神奇的“宝贝”,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在“寻宝”的同时掌握了在资源管理器中打开文件的方法。游戏第二关:《改宝名》本关仍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要求同学们将刚才自己发现的“宝贝”文件改为“自己的名字加数字”,这时有的同学可能对其操作方法显示出困惑的表情,我会让他们进行讨论交流,并适时的提示他们:单击鼠标右键试试看!同时我要强调:只能修改自己找到的“宝贝”文件名,可不能动别人的“宝贝”呀!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与自己动手操作,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给文件重命名的操作方法,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信息道德素养。游戏第三关:《掘宝》前两关都是合作完成的,本关就来个游戏大对战。要求同一桌的两名同学寻找以对方名字命名的文件,找到后将其挖掘,即删除文件。在5分钟里删除文件最多的同学获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并掌握了删除文件的方法。以上这一环节是课堂重难点部分,因此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开展教学。任务是课堂的 “ 导火索 ”,我以一个个的小游戏,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同时使用有效的激励制度,为任务驱动法注入又一推动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新知的积极性。

教师总结在资源管理器中打开文件,删除文件以及给文件重命名的操作方法,加深了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掌握,同时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布置作业,作业如下(显示幻灯片)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在即将下课前,我想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初步了解了资源管理器这把金钥匙的使用方法,但是要想使它发光发亮还要我们继续努力的学习,我相信通过以后的学习我们每个同学都会成为这把钥匙的主人!这样学生就在兴趣盎然的游戏中结束了本节课学习,同时我也做到了寓教于乐!

六、板书设计:

第四课 认识资源管理器

一、打开文件

二、文件重命名

三、删除文件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逐条列举出来,这让学生一目了然,从而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七、教学效果预测。

本节课改变了传统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将原本枯燥的文件管理的知识融入到游戏中,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自主获取知识,以竞赛的方式展示和交流探究的结果,在这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的学习,主动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预计90%以上的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信息技术》三年级第一册第二单元第7课《爱的回声》,本课主要是曲线工具的用法,并将曲线分解为单弧曲线、双弧曲线、闭合曲线三种,用简洁、易懂的方式,讲解了曲线画法的基本要领。本课主要使用三种曲线进行绘画,还使用了椭圆、复制、粘贴及填充工具,这既是画图软件的基本组成部分,又是对椭圆、复制、粘贴、填充工具的补充和进一步深化。本节课是《画图》单元的难点。

  2、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①学科整合。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通过学科的整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②讲练结合。三年级学生对单元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把握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精讲,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实践和探究。

③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合作、探究性学习贯穿学习的始终。同时,教师恰当的组织调控,能够创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学习气氛。

④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让学生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3、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为国小三年级学生,学生已经熟悉了Windows中自带的画图软件的界面,以及部分工具的使用,能够对软件进行简单操作,课程设计应照顾到各种层次的学生,难易程度适中。

  4、教学目标

从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出发,根据中低年级学生特点,本着提高学生对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感受能力和操作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①了解曲线的画法,领会画曲线时鼠标操作中的画、点、拉操作要领。

②通过实践和上机讨论,结合教师的演示、讲解,提高使用画图程序的技能与技巧,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美的教育。

③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意识,激发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大胆实践、积极探索、敢于创新。

  5、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单弧曲线、双弧曲线和闭合曲线的画法,为本课重点。画曲线时鼠标操作中的画、点、拉操作要领,尤其是闭合曲线的画法,为本课难点。

  二、说教学结合法

以任务驱动为主线,设计以下教法:

启发式(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索曲线工具的使用方法与前面学的直线等工具的不同之处,找出问题。

探究式(解决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索曲线工具的使用要领。

实践式(熟练提高):使用曲线工具绘图,进一步熟练曲线工具的使用方法。

导拨式(确保掌握):针对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教师给予及时点拨,确保每个学生掌握突破课堂难点。

7、课型:造型.表现

8、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主题

  1、课前活动,获得新知。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他就能自觉地排除多种外界因素和心里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

上课开始,播放影片,海底小精灵(水母),现在海洋中的小水母越来越少了,为什么啊?(水母具有监测水质和检测海浪的作用)让学生了解水母的生存环境。

  2、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影片结束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老师最近收到了一个环保绘画比赛通知,要求以水母为主题进行电脑绘画,展示宣传海报和教师完成的电脑绘画,让学生观察,吸引学生并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引出今天的重点内容。通过观察和欣赏已经完成的画面,分析画面的形成和工具的使用,为之后的创作做铺垫。通过问题竞猜引出课堂,激起学生探知的渴望。

我展示电脑绘画并提问:“如果想把水母画在电脑上,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讨论后得出了答案:太难了;不是画图软件画的;用椭圆工具画的;用曲线工具完成的。我结合学生答案引出,这幅作品是用曲线工具完成的,老师有简便方法,按照老师的方法,能很简单的完成,同时给予学生肯定性的评价“你们真棒,观察的很仔细!”然后顺势导入新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用曲线工具画图,大家有信心这项完成任务吗?”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信心十足。这些问题的设计不仅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渴望,而且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这样的导入,是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起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是在无意间给了学生一个任务,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往前探索。

  (二)互动学习,交流体验

1讲练结合,探究学习。

(1)互动游戏,曲线分类:让学生观察,画里面都出现了哪些图形和线条,你能用什么方法画出来?

单弧曲线 小水母的身体、海底世界

双弧曲线 小水母的触须、海底世界

闭合曲线 小水母身体上的斑纹

(通过寻找绘画中的曲线,让学生明确曲线的形成和分类,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学习和体会。)

(2)初步体验,巧画水母。

任务1:初步体验单弧曲线的画法。

学生通过观察水母的身体,自己感受单弧曲线的形成和特点,初步体验曲线的画法,试着用曲线画出水母的身体。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进行探究练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精神。

演示1:教师讲解演示单弧曲线即水母身体轮廓的画法。

结合三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对于教材上比较制式的操作方法,我总结出针对三种不同曲线的绘画口诀,口诀浅显易懂,方便低年龄学生学习、操作和掌握。

单弧曲线的口诀:画——拉——拉,朝相同的方向拉。

由于第一次使用曲线工具画曲线,学生自主探究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此环节时采用了演示教法。我先通过多媒体控制平台向全体学生演示画曲线的方法,边演示边介绍画法。教师介绍之后再让学生动手实践,并提示学生注意曲线的粗细和颜色的设置。

(3)小试牛刀,巧画花纹。

任务2:分小组讨论如何使用双弧曲线画出小水母的触须。

在学会单弧曲线画法的基础上,教师出示双弧曲线,分小组找方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尝试画水母触须,并说说双弧曲线应该如何绘制,小组内推荐同学到教师机进行绘制展示,共同探究总结双弧曲线的使用要领。

演示2:学生尝试讲解演示双弧曲线即水母触须的画法。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归纳出双弧曲线的口诀:画——拉——拉,朝相反的方向拉。

任务3:学生自学教材,使用闭合曲线画出水母身上的斑纹。

演示3:学生自学绘制闭合曲线的方法,并填充水母颜色。

鼓励学生先自学教材,再动手尝试绘制封闭曲线。学生只有通过亲自动手去试一试,他们才能掌握曲线的奥妙所在。并让完成较好的学生进行展示。

请学生演示并一起总结闭合曲线的口诀:点——点——拉,选好方向慢慢拉。

学生画出完整的水母,并为小水母增加伙伴(利用复制和粘贴完成小水母的增加,使用填色工具为水母进行填色)。

重点提示:在填充颜色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漏色的情况,应该用铅笔工具进行补充,然后再进行填充。

学生在绘制的时候,教师巡察个别指导,同时也发动那些技能掌握较快的同学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去充当“小老师”的角色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4)大显身手,描绘海洋。

任务4:给小水母建个漂亮的家。

讨论:学生讨论水母的家在什么地方?通过学生的各抒己见,充分发挥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利用曲线工具勾画出美丽海底世界并用填充工具填色。

演示4:教师演示画出海水以及其他场景,并使用复制、粘贴工具把水母粘贴到海洋背景中。

学生自己勾画场景,完成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在学生掌握了完成任务的技能和方法后,立即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自己刚才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完成一项任务,这也是对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巩固。

(5)展示交流,互相评价。

学生展示作品,师生评价作品。

待学生大多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我组织学生互相参观,互相交流,互相学习,通过对成果的交流评价,不仅可以使更多的学生的学习长处得到弘扬,使更多的孩子得到激励,还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智,体现学习过程的创造性。

  (三)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结合板书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利用曲线可以创造更多充满情趣的生活场景。这一环节是老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让学生谈一谈本节课都有哪些收获。最后教师作小结给学生这节课的学心态度以及技能的掌握做一个总结性的评价。

  四、说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成功、有效的把教学重、难点分散在几句简单的曲线绘画口诀中,学生按照口诀,能对较难的曲线绘画有简单的记忆操作方法,之后也能按照口诀完成三种曲线的绘制。

(2)教学设计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3)教学任务的设计符合本课的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任务”和“驱动”之间的统一性和任务的层次性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完成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

(1)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意识不强。

(2)学生对作品的评价还需加强。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让我的小名片更美》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国小信息技术第五册第7课的内容。课文由三个活动板块组成:插入日期、感受“艺术字”、为名片配图。学生学习本课前,已经学会了幻灯片文字效果的处理,学会在Word中使用插入艺术字和图片的功能。而PowerPoint与Word的插入图片、艺术字的功能相似。可见,《让我的小名片更美》这一课是综合运用已学的这三种知识,并在这基础上进一步加工,合理安排画面,凸现幻灯片的主题,是学生在熟练Word的操作基础上而设立的高层次学习任务,即教会学生制作简单幻灯片方法以及提高文字信息处理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又将为后续幻灯片的学习制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对象是五年级学生。这样的学习对象都具有较好的信息技术基础和较强的操作能力。所以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大胆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新知,掌握技能。同时要兼顾学生的能力差异,重视学习兴趣及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学生情况和新课程理念,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通过师生互动方式,让学生学会运用插入日期、艺术字、文本框、图片的功能装饰幻灯片,灵活运用操作技能,个性化创作。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情感与价值:通过多元化评价,让学生感受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陶冶审美情操。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插入日期、艺术字、文本框、图片的功能装饰幻灯片。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操作方法,个性化装饰幻灯片。

教学关键:装饰幻灯片要注重整体效果,强调合理安排画面,使图文搭配合理又凸显主题。

五、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是一节新授课,教学中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法如下。

1.说教法

整个教学过程,努力创设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并获得价值体验,真正落实以上的教学三维目标。用简单的三句话概括就是:

引导探究,重自主

传授方法,重创新

感受过程,重体验

2.说学法

本节课采用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组际交流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穿插进行。使学生在浓浓的探究氛围中深入学习,自我挑战,充分体验实践过程。

六、说资源

多媒体教室,《让我的小名片更美》PPT课件。

七、师生互动说流程

根据以上的教法和学法进行教学活动,采用师生互动,本节课共分五个环节进行教学:导入课题→自主探索→组际交流→个性创作→全课总结。

1.联系生活导入课题

上课开始,教师谈社会流行的服饰、发型、广告牌、家装等实例激趣。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设计出了自己的名片,经过一个星期的思考,你们有什么新想法来完善你的名片,使它更美,让人过目不忘呢?

讨论交流,获取信息。(改变字体、字号、颜色;加背景;插入有趣的话;插入照片或自画像;插入图案。)

接着,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身边所看到的一些装饰现象,比如街上的广告牌、宣传单等。

然后,出示课件让学生对比幻灯片(有装饰与无装饰)。请学生谈谈观看后的感受。

最后小结并自然地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课伊始,从风趣的社会话题入手,紧密结合学生身边现象,然后回到课堂对比幻灯片(有装饰与无装饰),最后自然地导入课题。这样做,不仅让学生认识到装饰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还体验到有幻灯片通过装饰有画面漂亮、主题突出的效果。这样切实可行的形式导入课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2。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课题导入后,首先让学生启动PowerPoint新建一张空白演示文稿。

接着,让学生对照书本尝试操作,自主探究操作的基本方法。有不理解的可以邻桌互相交流探讨,也可以举手示意请教老师。这时教师进行巡视,特别要留意后进生,并进行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这环节,教师就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操作方法,充分体现自主探究过程。教师扮演组织者、指导者、旁观者的角色,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主动帮助后进生,真正做到面向全体,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这样,指导自主学习也更加到位。

3.组际交流深化理解

这个环节,我主要组织分两大块进行交流,一是分别交流书上四块内容,二是整体评价。书上四块内容均不作太细的交流,因为都曾学过类似的,只是组织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演示,回顾一下操作步骤。整体评价这一块要做重点交流,因为这是装饰幻灯片的关键,要注重整体效果。

现在先分别交流书上三块的内容。这环节我先让学生说一说“三种方法中你认为哪一种最有趣味?”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根据教材安排的“艺术字”-“图片”-“文本框”-“插入日期”顺序,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1)插入艺术字

1.指名一位学生根据书上插入艺术字“我的小名片”(大屏幕演示),边演示边介绍操作步骤。

2.组织学生评价,并说说还有什么补充或建议。

3.展示多位学生艺术字不同处理效果的作品。

4.师生共同评价。评价时鼓励学生灵活使用工具栏上的各种功能。

设计意图:PowerPoint中“插入艺术字”的功能其实与Word文字编排中“艺术字的使用”相类似。所以教师不用太多的讲解和示范,而是大胆放手让学生演示操作,回顾操作方法。让学生观看到更多艺术字不同的处理效果,学会触类旁通,增加创新意识,为后面的个性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插入图片

“插入图片”较简单,没有太多的处理功能,所以我只是指名两位学生合作演示,一位说操作步骤,另一个学生演示。找到合适的图片插入,并进行大小和位置的调整。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请多组学生合作演示。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应该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这个环节,我安排两位学生合作演示,一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乐趣;二是培养合作意识;三是让更多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喜悦,获得更多的价值体验过程。

(3)插入文本框

1.组织欣赏几幅学生文本框的作品,并说说作品的优点。

2.指一名学生简介操作过程,教师演示。

3.邻桌相互欣赏文本框的作品,从中发现不同的文字处理效果。

设计意图:因为在上一节刚学过“文字效果处理”,而且根据书上插入文本框的内容较多,所以这环节“插入文本框”就不作重点讲解,也不指名学生演示,只是展示几幅不同文字处理效果的作品,组织学生观看、评析,重要的是多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4)会在PowerPoint中插入日期

1.插入文本框:单击“插入”→“文本框”→“横排”;

2.拉出一个文本框;

3.在文本框中输入日期;

4.也可以单击“插入”→“时间与日期”。

(5)整体评价

这环节主要是评价整体效果,画面是否漂亮?色彩搭配是否协调?主题是否突出?

a.组织观看大屏幕,老师回放几幅学生的作品。

b.请该生自我评价。引导评价主题是否突出,如字号大小的安排是否合理、位置的安排是否突出、色彩是否协调。

c.学生互相评价。根据学生的评价情况,老师帮助调整看看效果如何。

d.组织学生在网上邻居中自由浏览其他同学的作品。

e.指名说说感受。

f.保存。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多元化评价。这环节主要针对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喜悦,同时增强自信心,并且充分激发创新意识,为下一环节的个性创作做好铺垫。

4.合作探究个性创意

a.自由组合小组。

b.小组合作设计。

c.展示交流,主要展示创意点。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个性发展,信息技术重视强调创新能精神。组织学生进行个性化创作,让学生在合作的氛围中大胆构思,注重发挥学生的特长,让学生个性发展。同时提高创新能力。当然,这环节不要太过分追求结果的完美,只要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就达到目的了。

5.全课总结延伸课后

首先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然后简要概括。最后说:“同学们,下节课我们要设计一套漂亮的名片集。喜欢吗?那就请同学们收集更多的素材做好准备吧!”

设计意图:众所周知,预习是良好的学习方法。本节课即将结束时,不但让学生回顾这节课的收获,还做下节课的预告。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有种想学想知的欲望,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自觉预习,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同时把课内与课外紧密相结合起来。

八、回顾流程说亮点、谈反思

本节课是依托教材,用全新的课程理念,将“信息技术”与“生活、科学、美术”有机地融为一体,灵活重组教材。学生经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实践过程学会装饰幻灯片;学生亲身经历创作过程,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一句话:收获尽在过程中。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5

说课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国小课本信息技术第三册中的第五课《图片的海洋》第二课时。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依据构建主义理论,下面我就从以下七个方面来对本节课作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习了第五课《图片的海洋》第一课时之后进行教学的,安排了在PowerPoint20xx中插入图片文件的学习内容,是PowerPoint20xx中的重要课程。在这里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书上没有提到的在PowerPoint20xx中设置图片的简单操作(包括剪切、复制、粘贴和删除等)及图片工作栏的使用引入课堂,为以后学习在PowerPoint中制作简单动画打下基础。对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及审美情趣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学生分析:

国小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协作及研究能力。学生已经能够运用计算机进行探究式学习活动。在掌握了PowerPoint20xx中插入剪贴画的基础上,相信学生能够在老师的辅助下,完成在PowerPoint20xx中插入图片文件的操作。在本节课中,放手让学生自主研究进行学习,实现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能力及陶冶情操的完美结合。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信息技术课中的学习内容,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和情感需求,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在PowerPoint20xx中插入图片文件的方法;学生能够把在《画图》软件中画出的作品插入到PowerPoint20xx中来。

能力目标:能够在PowerPoint20xx对插入的图片进行简单的设置。

情感目标:注重良好的微机操作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能够独立地进行图片文件的插入

教学难点:运用图片制作出的PowerPoint的文件能有一定的主题。

四、教学方式::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更好地让学生轻松地把握教学重点,我选择了以下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现代教育引入了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出了以“超媒体”方式组织教学信息,以“任务驱动”组织教学过程的思想。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可以将学习内容隐含在每一个具体的任务当中,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2)演示操作法:

教学法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要给指出学生一个清晰的、有效的学习过程,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五、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法:

接受任务后,学生在老师辅助与支持下,通过实践、体验、探索和发现,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使学生由“让我学”变成“我要学”,由此产生的效果必然是事半功备。

(2)动手操作法:

通过实际上机操作让学生来进行学习。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通过实践的方式来进行验证。为学生自主学习树立自信心。

六、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出示PowerPoint作品《美丽的校园》,让学生通过作品中出现的新的素材来说一说本节课要学习什么,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环节一:

1、任务一:学生自学在PowerPoint20xx中插入图片文件的方法,并尝试其他插入图片文件的方法。

2、任务二:学生自主探究PowerPoint20xx中对图片的几种简单操作方法。(包括剪切、复制、粘贴和删除等)

环节二:

通过填一填、选一选、试一试等活动,来巩固本节课中所学到的新知识。能根据自己喜好在老师提供的素材中找到相应的内容来制作出自己的幻灯片作品。鼓励学生自己在《画图》软件中绘画,并将其以图片文件的形式插入到PowerPoint20xx中来。

(四)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由学生自己说出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觉得所学的知识有什么作用。

  七、教学效果预测:

学生能够在PowerPoint中插入图片文件,并能制作出有一定主题,前后有所联系的幻灯片作品,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与信息技术》,它是省编高一《信息技术》教材,第一章,第一、二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讲了信息、信息处理过程;认识计算机及因特网的作用。本节课内容理论知识比较强,知识点比较多,内容较散,看似简单,每一部分只是点到为止,目的是让学生对信息与信息技术有一点了解,使用学生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由于教材已使作用多年,有些新内容没有,所以上课时,要注意扩展。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信息的含义。

⑵、掌握信息处理过程。

⑶、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及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

⑷、知道计算机和网络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

⑸、区分信息和信息载体。

2、能力目标:

⑴、通过对“信息”概念的理解及对“计算机和网络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学会思考。

⑵、通过观察计算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⑶、通过学习信息处理过程知识,培养学生对信息及获取、分析、处理、传递和应用信息的意识。

3、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上网,小组合作,互帮互学,培养学生团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及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4、体验目标:

让学生上网看一看,网络上到底有些什么,对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重要性。

  三、说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1、重点:信息的处理过程,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系统及工作原理,因特网的地位与作用。

2、难点:对“信息”及“计算机工作原理”的理解,因特网的作用。

3、突破方法:师生讨论,上机操作。

  四、说学生

我校是省级示范中学,每年面向全县招生,高一新生的来源有两大块,一块是农村初级中学,另一块是县城初级中学,来自县城中学的学生,对计算机并不陌生,在国小和国中阶段都学过一些,对计算机有了一定认识,而来自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家庭环境,升学压力的影响,对计算机了解真是太少了,甚至有的学生从没见过真正的计算机,这是我亲耳听学生说的,并且其它老师也听学生这样说过。记得上第一节课时,我曾粗略统计过,每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以前学过电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多少接触过电脑,还有三分之一学生没有接触过电脑。但所有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都感兴趣,课前早早到机房门口等候,课下仍是迟迟不愿离去。课外活动如果机房向学生开放,总是座无虚席,堂堂爆满。

  五、说教法

对理论知识,通常的教法是教师讲学生听,然后再做练习达到巩固的目的。对这部分内容教师如果不考虑学生情况,一直讲下去,基础好学生觉得没意思不愿听,基础差的学生又觉得听不懂,怎样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对这节课感兴趣,怎样调动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一个难点。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安排的。

1、第一节课就安排学生到机房上,满足一部分学生没见过电脑的好奇心。缩短了他们与计算机之间的距离。

2、用前言的第一句话导入新课,提出本节的教学大任务和小任务。体现信息技术教学的任务驱动法。

3、接下来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找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及课本中没有新内容,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4、教师就每一个知识点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与思考,师生再共同归纳总结。这样各种情况的学生都会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中,发挥各自的长处。

5、最后还有时间让学生上网。教师点拨,小组协作完成上网,浏览信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六、说教学准备: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第一课上的如何,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后的学习,所以在上第一节课时,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备好课,做好课件。还要整理好机房,确保网络畅通。课前还要向学生讲清到机房上课应注意的有关事项。还要学生知道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性质,学年结束要参加省会考,从思想上搞高对这门课的认识。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教材前言的第一句话“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在不断地改变着周围的世界,并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信息技术已经成为21世纪人人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中,提出什么是“信息”和“信息技术”呢?点出本节课教学大任务“信息与信息技术”,这部分内容包括“信息概念及信息处理过程,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因特网的地位与作用(具体小任务)。

(二)、让学生带着下列问题看书:(用课件展示问题)

1、除课本提到“信息”外?你还能举出一些实例了吗?

2、信息是以什么方式被人感觉到?信息的载体有哪些?

3、请你描述高一招生的情况?

4、信息一般存储在什么地方?举出事例。

5、信息的传递方式有哪些?

6、什么是信息技术?它的核心是什么?

7、观察学生计算机,看它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在其它地方你还见到什么?

8、信息在计算机中的流程是怎样的?

9、你能说出计算机有哪些作用?

10、除课本提到因特网的功能外,你还能举出其它的吗?

(三)、分组讨论上述各个问题

课件展示部分结果

(四)、组织学生上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要稍微提一下开机,及怎样上网,浏览信息的操作步骤,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没有上过机的学生,可能心理有一点负担,这时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操作,同时请有基础的同学帮助,当好老师的小助手,对于这部分的学生,教师也应该及时给予表扬,使他们更自觉的,更主动的去帮助别人,从中体会“助人为乐”一词的真正含义。

在辅导学生的上机同时,教师也要做一个有心人,留意哪些学生学的好,哪些学生的只知道一点,哪些学生没学过,做到心中在数,为以后分层教学开展打下基础。

(五)、说小结

小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并对学生上机操作情况给予肯定,顺便提一下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是勤动脑、多实践、善应用。教师再次鼓励学生,相信通过师生共同努力一定能把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学好.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电子小报齐欣赏》是人教版四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的第九课,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1.学会利用因特网搜索并浏览电子小报。2.了解电子小报的制作流程。能力目标是初步具备评价和欣赏电子小报的能力。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利用因特网搜索并浏览电子小报;了解电子小报的制作流程。教学难点是初步具备评价和欣赏电子小报的能力。

  二、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的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尝试法、合作探究法。师布置任务,学生看书、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合作探究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师引导、提示、强调本节课的难点。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三、说学法

四年级学生通过两年多的信息技术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大部分学生已有自学的能力,所以本节课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激趣导入

六一马上就要到了,你们会办庆六一的手抄报吗?老师用我们学过的文字处理软件制作了一个庆六一的电子小报,你们想看吗?

是你们的手抄报漂亮还是电子小报漂亮?我们还可以做出好多漂亮的电子小报,你们想欣赏吗?今天咱们就来学习《电子小报齐欣赏》。(板书课题)

观察小报,引出电子小报的组成:标题栏(报头)+主体内容栏

(二)、任务驱动,能力提升

任务1:搜索网上关于安全的电子小报

1、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看书、小组讨论完成。

2、指明学生班内展示小报,师生共同评价。

任务2:搜索网上关于环保的电子小报

1、学生看书、尝试,师巡回指导。

2、指明学生班内展示小报,师生共同评价。

任务3:各小组推荐你最喜欢的电子小报并说出理由

1、小组讨论完成

2、小组代表展示汇报

任务4:电子小报的制作流程

1、学生看书、小组讨论完成。

2、小组代表汇报,师生共同评价。

引导学生总结制作电子小报主要步骤;

设计作品→准备素材→制作报头→编排文字→搭配插图→展示与评价→修改与完善→发布与交流

学生归纳确定主题的要求:

主题具有时代感→内容健康向上→思路新颖→贴近生活→选题恰当

任务5:自已确定一个电子小报的主题以及小报中要介绍的主要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1、学生看书、小组讨论完成。

2、小组代表汇报,师生共同评价。

(三)、总结归纳:学生谈体会

(四)、课后作业

课本第58页第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