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城>行业范本>教师>

说课稿写说课稿

教师 阅读(2.58W)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写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稿写说课稿

说课稿写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珍爱生命》中的第一框题。本框题主要依据国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内容标准部分,具体落实“成长中的我”中“阅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培养健全人格”和“体会生命的可贵,热爱生活,培养自尊、自立、自强的精神”的目标要求设计,通过本框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初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也为《珍爱我们的生命》这一框题作了铺垫。同时也为以后几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因为只有在关爱生命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关心自己的生活、学习、成长,过有尊严的生活。

2、说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

①使学生了解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认识到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分析人类破坏生态带来的危害,提高关爱与呵护周围生命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展示多姿多彩的图片,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了解多彩的生命;

②通过小品使学生认识到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③通过图片资料引导学生探究关爱生命的重要意义,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之情,启发引导学生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从小养成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意识,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爱护我们的家乡——鹤岗。

我确立这个教学目标的理论依据是:《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分类目标中的“热爱生命”、“亲近自然”、“爱护环境”目标,“成长中的我”中的“体会生命的可贵,热爱生活”、“体会生命的价值”目标。

3、说学情

我现在所教的是七年级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亲朋好友的百般呵护,这种优越的感受使他们形成了以我为中心的思想,缺少对周围生命的关爱,更加不懂得珍惜其他各种各样的生命体,对破坏、践踏生命的行为熟视无睹,对由此带来的后果也认识不够。通过本课的体验和感悟,使他们学会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4、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体验生命的可贵之处。

我确定这个教学重点的依据:国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部分“成长中的我”中“体会生命的可贵”。

教学难点:关爱生命的重要意义

我确定这个教学难点的依据:

1、国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中“热爱生命、亲近自然、保护环境”。

2、我现在所教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对他人要求多对自己反省少,他们对周围的生命不够关注。

3、学生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他们还没有体会和真正意识到破坏生命会给自己带来危害。

二、说教法

1、情境教学

根据七年级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影像、图片、小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故事情境,唤起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心境中学习。

2、启发式教学

一位教育专家说:“儿童不是一个要充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由于本框内容和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且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我采取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事实的真相,进一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学法

1、合作学习

在突破教学重点时,我让学生自编自演小品,然后让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小品中主人公的做法是否正确,通过这种合作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互补,培养合作意识。

2、探究学习

在突破教学难点时我让学生进行探究:出示一组环境被污染和破坏的图片,让学生围绕图片的内容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你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景象?如何能够避免和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技能、情感、态度得以提高。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世界原本是被冰雪封得不见天日的,当第一缕生命的曙光照亮在我们这蔚蓝色的星球上,世界开始变得温暖。丰富多彩的生命装扮了美丽的世界,世界也因生命而精彩。生命是短暂的,又是永恒的,有人绘出了精美的画卷,有人奏响了昂扬的乐章,有人书写了不朽的人生。不管是绚丽还是平凡,生命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让我们珍爱生命吧,给生命增添一份精彩吧! 播放动画片《狮子王》片断,请学生谈观后感,引出课题《世界因生命而精彩》。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很喜欢看动画片,这可以马上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很快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同时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为后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2、学法探究

⑴通过情境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相结合来突破教学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为学生们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说出身边的小生命有哪些?他们喜欢哪种小生命?为什么?通过这种层层深入的问题使他们认识到了我们的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我们的生活因生命而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然后我又出示几幅图片,仙人掌、小猫、残疾人运动会,让学生从多角度感受到不同的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总之,我是由小到大、由浅入深,逐步启发、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之处。

⑵通过情境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相结合来突破难点

首先,创设故事情境,请三位同学上台表演小品《水母项链》。小品是学生们比较喜欢的艺术形式,让学生自编自演这个小品,一方面可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展示自我的个性,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另一方面这个小品再现了生活场景,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和学生产生共鸣。通过这个小品来引发出同学们的讨论甚至是辩论,小月是真的爱她的小动物吗?在这里我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在讨论或辩论中认识到我们该如何对待生命?

其次,让学生进行角色换位,假如你是小水母你会对小月说什么?对人类说什么?由此启发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是脆弱的,每个生命都有其生存方式和生活环境,人类应该尊重它们。

再次,运用启发式教学,出示一组有关沙尘暴、水土流失及海口东湖被污染的图片,首先会给学生一种视觉和情感上的触动,激发出他们探究的欲望。然后让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说看到这组图片的感受,让他们分析原因,寻找对策。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如果人类不去保护身边的生命,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人类自己,同时也认识到污染就在我们海口,破坏就在我们身边,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难点的突破由浅到深,由个体到整体,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

3、课堂小结

本堂课我们讲了两个问题,一是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二是生命需要相互关爱。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各种生命息息相关,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如果随意践踏生命最终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让我们一起携手保护我们的家园。

4、板书设计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一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

二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这样设计板书简洁明了、一目了然、画龙点睛。

5、课外作业

设计一条善待生命、善待地球的公益广告。

说课稿写说课稿2

今天我要说的课是语教版第二册第18课《离开妈妈的小黄鹂》。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五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国小语教版第二册第五单元的第二课是《离开妈妈的小黄鹂》。课文通过一只小黄鹂在妈妈的帮助下,自己独自去捉虫,并把捉到的虫子送给白头翁,到森林医院请来啄木鸟大夫为白杨树爷爷治病,跟小百灵鸟学唱歌,使学生从中懂得关心周围的事情,关心别人,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课文内容浅显易懂,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学生喜闻乐见。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习生字,读通课文。教学难点是要启发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它包含的道理,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认识水平。

二、说教法:

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大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才能改变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在教学方法上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来创设情境,以激起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引导学生快乐地读通课文,展开合理的想象,启发学生大胆地表达。

三、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己分析、自己创造想象的能力。可采用学习小组讨论的方式,建立信息交流网,打破课堂教学信息单向交流的封闭状态,打通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通道。这样就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在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中思维得到了碰撞,学生带着这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认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发展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让参与学习的群体获取了新的信息,进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四、说教学程序:

教师要积极地创设情境,在新课一开始,出示小黄鹂的图片,告诉学生这可爱的小黄鹂是我们的新朋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小黄鹂的故事吧。用小黄鹂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兴趣盎然地走进课文,在愉悦的'情绪中自由的初读课文。一年级学生的朗读往往需要老师的指导,因此应借助老师的范读帮助学生扫除在初读课文时遇到的困难,同时也能加深对课文进一步的了解。让学生带着“刚离开妈妈的小黄鹂做了些什么?”这个问题再读课文。通过学生汇报,教师随文相机出示会读会认的字词,引导学生认读生字,扫除读文的障碍。

抓住离开妈妈的小黄鹂赶了些什么这条主线,既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又在语言环境中学习了生字新词。

这篇课文语言朴实,既有描述又有对话,是一篇朗读代号材料。引导学生用自读、对读、轮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读,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情感熏陶和思想教育。

为了更好地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教师要积极创设条件。本篇课文在内容上留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如妈妈高兴地笑了,会说什么呢?小黄鹂第三天飞出去捉虫子又会做些什么呢?如果妈妈不在身边,你又会做什么呢?(可以说,可以写,还可以画)

同学们知道小黄鹂那样懂得关心别人,关心周围的事情,所以他的朋友会越来越多,他的生活会越来越丰富多彩。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我们不应该每天只顾自己,而不去关心周围的人,应注意观察周围,主动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至此学生与作者产生了思想上的共鸣,文道结合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五、说板书:

板书,是结构的简缩。通过板书,能使学生直观地抓住线索,理清思路,体会中心。因此,我的板书也是通过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引导启发学生体会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

说课稿写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本课的特点。

《荷叶母亲》选自人教版国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本单元的几篇文章讲述了在各种状态下发生的与亲情有关的故事,表现出的都是一种浓浓的亲情。《荷叶母亲》是冰心一篇很典型的以母爱为主题的文章,文章借景写人,以花喻人,赞颂母亲的爱,母女的情。形式新颖,思路清晰,内容浅显易懂,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本文又是一首散文诗,朗读是学生感受课文的最好方法,所以在教学时应该在朗读上多下功夫,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跟作者进行交流、对话,去分享那真挚美好的亲情。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学习简单的诗歌创作及鉴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用自己的语言去歌颂母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教学重点 】

体味课文的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尝试用不同的意象或事物去写歌颂母爱的小诗。

二、说教法

1.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散文诗的知识了解不是很多,学生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但感情运用不准,有分析简单文章的能力,但不能做到自主学习。对外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对美的事物有自然地亲近感,加上前几课的学习已经感受文学的魅力,逐步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的年龄尚小,阅历浅,在进入感悟、欣赏的层次较低,口语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2. 教学方法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诵读教学法 2、讨论法 3、欣赏与体验。

三、说学法

学法上我始终坚持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的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是:

1. 圈点勾画法 2. 品读法 3.合作探究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新课

母爱,是文学作品一个永恒的主题,自古至今吟咏母亲的作品如天上的星星繁多璀璨,今天我们将和散发着奇异光芒的一颗进行一次零距离的亲密接触,去共同接受一次爱的洗礼!今天我们要再一次去感受《荷叶 母亲》这篇课文。

[说明]:设计此环节是为了激发学生情感,营造学习氛围。

(二)出示学习目标,分组自主学习。

A、学习目标。

1.复习冰心的生平简介。

2.谈谈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及疑惑

3.再一次地有感情朗读课文,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4.跳读课文,找出文中作者写自己心情的词语,并体会作者心情发生变化的原因。

5.品读文中能解释说明标题《荷叶母亲》的一句话,体会文章主旨的含义。

B、在小组长的带领互相欣赏课前自创的小诗,下分组自主学习。

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边欣赏边思考问题,理清思路,从而对课文的理解有一个很好的补充,锻炼了学生写作能力及交流能力的能力,解决教学重难点。

(三)交流展示。

此环节学生依据课堂上提出的需要交流展示的内容,由组长领头分配任务,尽量让所有同学参与交流,老师在课堂上真正起到导演的作用,信任学生、鼓励学生、赏识学生。

(四)诗歌展示

1.各个小组推评一篇质量较好的小诗,书写在黑板上,然后由创作者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互相地欣赏点评。

2.创作者写好后,自己先诵读一遍,简单地介绍自己创作诗歌的灵感与动力。

3.各个小组对自创的小诗经行欣赏与点评,学生的感悟理解欣赏还不能做到深入、到位,需要老师恰到好处的点拨指导。

4.教师对诗歌的特点作必要的解释与讲解。

(五)拓展延伸。

课后继续阅读冰心的其他作品,如《寄小读者》、《繁星》、《春水》,感受作者的创作风格及渲染的主题思想:即母爱、童真、自然。

(六)小结:

当我们心中的风雨来时,母亲的怀抱总是我们灵魂最温暖、最可靠的安顿:她吻干我们脸上的泪花,温暖我们幼小的心,有了她,我们才能活得像块宝。让我们敞开心扉,大胆的向母亲表达我们发自内心的感激,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去报答母亲对我们无私伟大的爱意吧!

(七)作业布置

1.背诵最后一段。

2.把自己创作的小诗神情地朗诵给母亲听。

(八)板书设计

荷叶.母亲

冰心

雨打红莲

借物喻人 荷叶护莲 赞颂母爱

母亲爱我

说课稿写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本课出自新课程标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这个单元是关于成长的主题,单元目标是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有的讲述自己从孩童游戏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有的则是以童话的形式,告诉人们在成长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努力追求。《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从小说《城南旧事》中节选的,小说展示的基本上是自己在父亲及周围大人的教育和影响下不断长大的生活故事。课文重点写的是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写得深沉、含而不露。

2、教材的重点难点:小说的主人公虽然是小英子。但节选部分主要是写主人公的爸爸对她严中有爱的教育和爸爸去世时她的人生体验,显然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显的很重要。本文的难点在于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的病危、濒死,写得很含蓄,但文中处处有伏笔。

二、目标分析:

1、新课标目标的确立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来考虑。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能力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理解标题的含义,了解作者插叙的写法,提高朗读的质量,掌握朗读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出哪些写的是眼前的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又是怎么引出的,从而弄清全文脉络,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情感价值观体会本文父亲对“我”严格要求的意图,并从“我”的成长中得到启示。

2、学情分析:新课标指出“能复述叙述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并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结合本课情节波澜起伏、情感动人的特点。新课标指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本课中贯穿自主互助的教学方法;新课标还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活动,加深理解体验,有所感悟思考”,为了调动学生情感,所以必须加强朗读教学。

3、教法学法:我在这课的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用诵读法、讨论法来把握文本,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1)。用讲故事的方法,说说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故事。

2)、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从漫谈“父爱”引入,然后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哪些写的是眼前的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

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掌握生字词,课堂中通过朗读进一步巩固。对于小说通过寻找线索从而梳理作品的结构非常有效,本文用“爱花,是爸爸的秉性”作为线索窜联全文。通过本文学习,使学生把握分析小说的最基本方法,并能初步迁移到课外。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前播放《父亲》“世上只有妈妈好”,是啊,人生在世,我们夸耀最多的母爱,最不能忘怀的是母亲,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亲唱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同样值得我们夸赞。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又可爱的父亲吧。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学生默读课文,圈划字词,明确故事情节,感知文章内容。期间播放《送别》的曲子。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注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使学生对文本有个完整的印象,为下文的学习打基础。

(三)互助学习,合作探究:

讨论题目:a文中爸爸是怎样一个人? b作者回忆了哪些事情?c“花儿”在文中起说明作用?

让学生或三人或两人一组,讨论交流以上题目,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回答爸爸喜爱花的较多,也可能是个严厉的人,也可能答是很有爱心的人。在引导学生交流完第一个题目后,过渡到第二个题目:文中的父亲你们羡慕吗?有这样的父亲是幸福的,其实我们都有一位非常爱我们的父亲,我们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发现,那作者是如何发现并表达的呢?

学生能找出哪是现实的,哪是回忆的。回答出回忆的事情有:

去医院探病 六年前迟到挨打 爸爸爱花 创练汇款 满院落花

然后结合学生写作,指导写作技巧。

关于花儿在文中的作用这点,让学生找出文中写花儿的地方,讨论明确花儿的线索作用,进一步结合题目理解。

设计说明:新课程提倡合作探究,这个环节充分体现这一点。

(四)朗读体味: 指导同学们重点读爸爸逼我上学以及毕业典礼我急忙回家两部分,再次播放《送别》曲子,

通过朗读体会文中的感情。

设计说明:本环节主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感情中活动,加深理解体验,有所感悟思考,调动学生情感。

(五)体验反思

进一步提问:你有没有类似赖在床上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

(六)拓展延伸

世上只有妈妈好。但今天的文中让我们重新认识了父亲,感受了那深沉的爱,感人的爱,让我们说真话,诉真情,用自己的心声说说:世上还有爸爸好。

设计说明:

布置这篇小作文的目的是,为了语文教学中把读落实到写上,为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效果分析:

可能出现的问题,对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会有不同的观点,所以在知道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的时候,要从具体事情的叙述中,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中去感知,不能管中窥豹。对题目的理解学生也会有疑惑,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插叙和伏笔的巧妙运用,理解其独特的表达效果,体会父亲严中有爱的深情,并从作者的成长中得到其实,让他们能更深刻的认识生活、体味生活、理解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