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城>行业范本>新材料>

抗震救灾精神的英雄事迹(通用5篇)

新材料 阅读(3.11W)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事迹吧,事迹是对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进行综合整理所形成的总结性书面材料。拟事迹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抗震救灾精神的英雄事迹(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抗震救灾精神的英雄事迹(通用5篇)

抗震救灾精神的英雄事迹1

“一束白花为你送行,泪眼蒙眬中又看见你的身影,你那短暂一生就像一道彩虹,你用青春奉献人民,用生命书写忠诚……”这首《为你送行》,传唱的是“全国抗震救灾模范”陈大桂。在10多年前的汶川大地震中,他用年轻的生命换来了11名乡亲的重生。

陈大桂,羌族,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陈山村人。1982年11月出生,2001年3月入党,同年9月入伍,2005年6月毕业于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生前系某旅技术分队副连职排长,中尉军衔,曾荣立三等功1次。2008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陈大桂“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在家准备筹办婚礼的陈大桂,临危不惧,组织村民撤离。

“地震了!快跑——”村民们惊慌失措。陈大桂迅速环顾四周,发现西南方向的山体没有发生滑坡,立即把手一挥向大家喊道:“快,快向那边跑!”跑了10多米,一条水沟挡住大家的去路。陈大桂迅速站到水沟旁,帮助群众通过水沟。此刻,他的家人还挤在人群后面。时间就是生命。陈大桂顾不上家人,一个接一个将身边的村民托到沟对面。

就在这一刻,巨大的泥石流猛扑过来。陈大桂一家5口和另外4名村民被吞没。村民们悲痛万分:“我们的后半生是大桂用命换来的,就是用手挖也要把他挖出来。”在震后的废墟一角,他们挖出陈大桂的一些荣誉证书和遗物,这已成为陈大桂留给乡亲们永久的纪念。

心中有魂,脚下有根。仅仅追溯陈大桂在部队当排长的3年,就可以看到一个革命军人的光辉形象——

2006年春,部队驻地发生森林大火,陈大桂奉命带领官兵赶赴火场。战士刘清华被困在火中,最后因缺氧窒息,晕倒在火海中。危急时刻,陈大桂冒险冲进火场,把小刘背到安全地带……

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发生大面积雨雪冰冻灾害。陈大桂主动请缨,带领官兵赶往训练场,清理积雪。大棚突然垮塌,战士高新伟正站在棚底。陈大桂猛冲上前,用力将高新伟向后一推……高新伟毫发无损,陈大桂躲闪不及,倒下的钢筋砸在小腿上,血流不止……

2008年4月,营里组织阵地伪装。一辆装满砂石的自卸车高速倒车,陈大桂发现一名战士正在车后整理伪装网。眼看就要撞上了,大桂大喊一声:“闪开!”一个箭步冲上去,把这名战士推到一旁,自己的右臂被撞了一下,造成右肩肱关节脱位……

“哪里有危险就出现在哪里,才能无愧于共产党员的称号!”在陈大桂的学习笔记本扉页上,留下这样一句话。

如今,在陈大桂的墓碑前,已是山花遍野。这里的人们永远铭记陈大桂,因为他用生命践行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入党誓言,书写了一名革命军人对党的无比忠诚。

抗震救灾精神的英雄事迹2

谭千秋,1957年8月,出生于湖南省祁东县步云桥镇岩前村。

1978年3月,谭千秋考入湖南大学政治专业学习。

1982年1月,谭千秋毕业分配到了四川绵竹东方汽轮机厂工作,先后在东方汽轮机厂的职工大学和东汽中学任教。后来担任了教导主任,被同事们称为“最疼爱学生的老师”。

2008年7月24日,谭千秋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被追授为全国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抗震救灾英雄等。

2009年9月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2019年9月25日,谭千秋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特大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你还记得汶川地震中,用身躯保护学生的那位老师吗?他叫谭千秋,是四川德阳东汽中学的一名老师。

5.12地震时,东汽中学一栋教学楼顷刻坍塌。当时,谭老师正在这栋教学楼的教室里上课,开始剧烈抖动时,他当下意识到大事不好,他迅速组织同学们向楼下疏散。当他得知有几名同学还没有离开,立即从三楼返回四楼。看到水泥天花板即将坠落,危急时刻他奋不顾身扑了上去,用双臂将4名高二一班的学生紧紧地掩护在身下。水泥板石块重重的砸落在他的身上,5月13日晚上,当搜救人员搬走压在谭老师身上的最后一块水泥板时,眼前的一幕让所有人热泪盈眶:谭千秋老师的整个身体已血肉模糊,他的双臂还是张开的,趴在讲台上,4名学生在他的保护下成功获救,可是他就这样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不知他对学生有多少爱,才能承受这千斤压体之痛,50多岁的谭千秋,用自己的躯体,为那四名学生换来了生的希望,牺牲自己点亮他人,他用生命诠释师魂。

谭千秋老师的光荣事迹是对抗震救灾精神的集中体现,“伟大来自平凡,信仰支撑人生,价值在于奉献”,他用师德诠释了爱,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也要把这种爱进一步延续,多为社会尽一份责任,多为他人送一片爱心。

抗震救灾精神的英雄事迹3

武文斌是2008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武文斌的颁奖词:山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竖起了旗帜,自己却悄然倒下,在那灾难的黑色背景下,他26岁的青春,是最亮的那束光。

2008年6月17日,武文斌在都江堰胥家镇灾民安置点卸活动板房建材时,因过度劳累引发肺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经抢救无效,于6月18日4时45分光荣牺牲,倒在了抗震救灾的战场上。

当地老百姓感叹:他是为救灾而累死的。

2002年12月,武文斌入伍到原济南驻洛某部,2005年9月考入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工程与导航士官一队,2007年7月被分配到原驻洛71282部队炮兵指挥连实习。

2008年5月13日,武文斌实习所在部队接到赴四川抗震救灾命令后,连队考虑到武文斌实习期满即将返回学校,便安排他留守。

“指导员,你是不是不把我当连队的兵看?能为灾区人民做点贡献,就是最好的毕业证……”武文斌反复找领导申请,并说服了马上要举行婚礼的妻子,义无反顾奔赴前线。

到达灾区后,武文斌强烈要求参加党员突击队执行急难险重任务,救人冲在前,转移群众走在先。

“救救我妹妹吧,她刚来这里打工,就遭遇地震被埋在废墟下面了。”武文斌和部队战友刚赶到都江堰,还没放下背包,便听到一对夫妇的求救声。当时,两栋5层的楼房已经摇摇欲坠,看到教导队的突击队员奋不顾身往里冲,武文斌一把拉住教导员,“我是学测绘的,我有这方面的知识,让我在前头吧” !

武文斌刚爬进废墟,突然发生一次余震,碎水泥块不断往下掉。他顾不上这些,经过半小时的搜寻,和突击队员们抬出一具遗体,但不是这对夫妇的妹妹。

看到武文斌身上多处擦伤,战友打算替换他,但他没有同意: “楼内很危险,我刚进去了一次,有经验,还是我去吧!”

武文斌和突击队员们再次返回危楼搜寻,没有使用工具,而是用手一点一点往外抠断木碎石,就为了将遗体从废墟中完整地挖出来。整整3个小时过去了,他们刚把遗体抬出来,危楼又在余震中倒塌了一部分。

6月17日晚,连续劳累几天的武文斌再次和战友执行8车活动板房材料的卸载任务。任务完成后,连队安排他休息,他却放弃休息,前往帮助别的班排战友卸车,终因劳累过度牺牲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

抢救的医护人员发现,他牺牲后,手上还有3个血泡。连队干部说,武文斌同志平时在连队是最听话的兵,到灾区后变成了“最不听话的兵”,不停地干活、拼命地干活。连队以排为单位组织轮休,他就偷偷地跟着其他的排干。

武文斌牺牲后,两万多名群众从四川各地去参加他的遗体告别仪式。随后,武文斌被授予“抗震救灾英雄战士”荣誉称号,被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追记一等功,被批准为革命烈士,荣获2008感动中国年度人物。2008年6月26日,中共洛阳市委、洛阳市人民政府和洛阳军分区决定,在全市广泛开展向武文斌同志学习活动。

抗震救灾精神的英雄事迹4

张泮林,男,汉族,1932年10月出生,196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四川遂宁人,外科主任医师,华西医院教授。因在“5.12”地震中的英勇表现,被人社部、卫生部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称号。

保家卫国,矢志不渝。

张泮林家庭条件虽不富裕却很温暖,在家庭的庇护下,度过了衣食无忧的少年时光,并接受了基本的教育。在父亲的影响和鼓励下,他立志从医,于1950年顺利考入川北军区医院,从此正式踏上医学道路,开启了70年漫长的从医生涯,同时也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光荣的一员。朝鲜战争爆发后,还是学生的他提出申请,于1951年1月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1951年1月到十六兵团补训营,随即随部奔赴朝鲜安东的志愿军总后留守所。1951年10月被分配到六十军直属军卫生所补训营任卫生班长、当卫生员,为全营战士服务,直到1953年10月才奉命回国,1955年军队授衔,他被授予少尉(卫生长职),同年复员回川。

投身华西,医教双馨。

1955年复员回家后他专心复习备考,次年参加全国统考,一举考入四川医学院(华西医大前身)医学系本科读书,并于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本科毕业,因学习成绩优秀留校任教,从此在医学教育和临床医学双线并进,直至退休。在华西医院工作期间,从事普外临床兼教学工作50余年,在腹部外科、甲状腺外科、乳腺外科、肛肠肿瘤外科、急救医学科等学科的临床诊疗与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学术上有较深的研究,曾先后任急诊科主任、副教授、教授、外科主任医师,先后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在省内及国内有较高的知名度,医疗技术得到业界公认,深受同行敬重和广大患者尊敬。

情归什邡,发挥余热。

1992年10月,张泮林退休后放弃高薪和优渥的生活,接受返聘,选择来到什邡,继续完成他的医学事业。在什邡第二医院工作期间,坚持每周一到周五全日制工作,为医院学科建设及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帮助什邡基层医院培养了多门学科的后备人才,促进了本地区整体医疗业务的全面提升。5.12地震期间践行着当初“舍生忘我,救死扶伤”的无悔誓言,奋战在救治伤员的第一线,并且在2008年“5.12”大地震、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党代表大会召开之际分三次向组织缴纳共计30000元的大额党费。

张泮林的这一生,从战士到教师、医生,他始终恪尽职守,半个世纪已经过去,他还要始终坚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努力做一个合格的共产主义战士,当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抗震救灾精神的英雄事迹5

陈红兵,男,44岁,中共党员,现任九寨沟景区荷叶社区居委会副主任。自从事社区工作以来,甘于奉献、干练创新,在社区这方舞台上服务居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用行动践行着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017年8月8日晚21:19分,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面对突兀其来的灾难,陈红兵同志身先士卒,临危不惧。一方面,按照九寨沟管理局纪委书记白志远现场指示,迅速组织社区党员和社区两委干部组成突击队第一时间将留宿荷叶寨的游客和社区居民900余人疏散到安全地带,并积极与社区内小卖部店主沟通,为疏散人员发放了食物、水等基本生活用品;另一方面及时安排人手进行人员搜救和灾情调查,并积极组织挖掘机对堵塞的道路进行抢修。

地震造成日则沟交通、通讯完全中断,日则沟变成了孤岛,20余人被困于箭竹海和熊猫海之间,进出不能。8月9日,陈红兵同志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迅速带领社区居民突击队冒着山体滑坡、余震不断的危险,徒步进入日则沟进行搜救。由于山体滑坡严重,阻碍了搜救道路,搜救工作被迫停止。经管理局领导批准,8月10日上午,陈红兵同志带领突击队员长海绕行熊猫海再次进行搜救,走悬岩、过险坡,全程数十公里,鞋破了、脚肿了,两进两出,他没有一句怨言。

目前,抗震救灾工作已告一段落,进入过渡安置时期,陈红兵同志丝毫没有松懈,他抖擞精神,忘我拼搏,带领社区群众奋战在第一线。

陈红兵同志作为一名社区党员干部,他始终保持了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原则性强,明辨是非,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舍小家顾大家,不畏艰难、不怕吃苦、临危不惧、冲锋在前,处处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奉献牺牲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