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城>个人范本>职业>

60所高校专业研究生学位教育改革“试水”

职业 阅读(3.24W)

北京考试报讯(实习记者 徐 凡) 教育部日前发出《关于开展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通过开展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改变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学术化倾向,并选择中央部门(单位)所属高校和地方高等学校各30所左右确定为综合改革试点。

60所高校专业研究生学位教育改革“试水”

《通知》要求在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培养模式创新和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实现较大突破,采取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取得显著成效。通知要求在培养模式创新方面,重点在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与方式、研究课题和专业技能训练、实验室和实习实践基地建设、考核评价标准和方式等方面有实质性的创新;在管理机制改革方面,重点在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招生结构调整、与行业和企业共建合作、教学科研考核与评价机制、奖助贷体系建立、教育管理机构完善等方面有突破性的改革。

《通知》还提出申报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高等学校应具备申请单位已是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并具有相应的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请单位已建立较好的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管理体制,研究生专业学位培养质量和社会认可程度较高;有一支能够满足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需要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等六项基本条件。这次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的遴选分为自愿申报、主管部门推荐、专家审核、教育部审批等程序进行,选择中央部门(单位)所属高校和地方高等学校各30所左右确定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教育部还对开展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单位给予重点支持: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适当增加专业学位研究生推荐免试生名额和招生计划等。

据悉,我国自1991年开展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以来,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种类不断增多,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已批准设置了38种专业学位,其中已经开展试点的研究生专业学位类别有19种,具有研究生专业学位授予权的培养单位已达476所,累计招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85万人。

眼下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正陆续发放,记者从济宁医学院获悉,该学院考研率再创新高。拿学校的精神卫生学院为例,111名毕业生就有67人考研上线。“医学类本科毕业生考研率居高不下,背后是医学类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尴尬,进医院动不动就要硕士、博士,不考研怎么办?”学校就业部门对此也是喜忧参半。

“精神卫生学院有三个宿舍12名学生集体考上了研究生。”济宁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团总支书记陈康说,今年精神卫生学院有111名毕业生,其中100名学生参加研究生考试,67人达到国家分数线。全校有10名学生考上北京大学研究生,其中有5名学生毕业于精神卫生学院。陈康表示,精神卫生专业是学校的特色专业,这个专业毕业生比较抢手,毕业生数量少,但是社会需求量大。尽管如此,同学们的考研积极性仍然很高。

其实不仅仅是学校的精神卫生学院,其他院系的考研率也是居高不下。济宁医学院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校有3082名本科毕业生,其中有2282名学生参加了研究生考试,1392名学生达到国家分数线,通过率达到了45%以上。

“医学类本科毕业生很难进公立医院,如果不考研只能到私人门诊上班。”正在济医附院实习的口腔医学系学生赵海燕说,考研就是为了增加含金量,为今后就业奠定基础。

“考研率高说明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们刻苦用功,但也和就业难就业门槛高息息相关。”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李晓介绍,医学类毕业生就业门槛高,医学类本科毕业生很难进大型医院工作,这些医院对一线医生的学历要求普遍提高到硕士学历,同时医学类毕业生就业途径单一,进公立医院只能通过统一招考,可需要人才的社区和乡镇医院很多毕业生又不愿意去。(记者:曾现金 通讯员:毕于建)

首席记者杨帆实习生石佳

昨日,教育部下发通知,提出“改变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学术化倾向”,同时将选择部属高校和地方高校30所确定为试点。

对此,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张云怀说:“我们已提出申报,希望能赶上这趟可能改变未来研究生教育的班车。”此外,西南大学等我市多所高校也已向教育部提出了此次试点申请。

在他们看来,此次教育部主动出击,是在尝试解决研究生教育早已面临的尴尬和困境。同时,也为我市研究生教育带来机会……

现状:市场对研究生说“不”!

近年来,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找工作越来越难。同样,专业硕士生也面临着相同难题。正如张云怀所说:“包括专业硕士在内,研究生培养效果与市场需求脱节。”

目前,包括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在内,我市共有近10所高校开设专业硕士培养学科。

有数据显示,我市每年专业硕士招生规模超万人,涉及工程、园林、法律等10多个类别。“但是,人们却发现所学和所用有相当距离。”

据了解,我市某主要高校曾对专业硕士毕业生作过信息反馈调查———

其中,有70%学生认为,研究生期间学习的知识与工作没有直接关系;还有50%的人表示,部分单位并不认可这个学位。

对此,张云怀并不感到意外:“包括重庆在内,各地研究生教育都普遍存在这个问题。”

他分析,目前,研究生人力资本的生产,和市场对研究生层次专用性人力资本需求之间,存在差距。

而这,也正是此次教育部决定开始尝试专业硕士教育改革的目的。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正是在市场需求压力下的必然选择。

症结:职业化迷失于学术化?

其实,重庆是开展专业硕士培养较早的城市之一。据了解,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早在10多年前就开展了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并且生源充足。

“很多工作之后的人都愿意来学。”西南大学相关负责人说,“但是,到后来情况开始发生变化。”他表示,最大的问题就是市场不接受、不认可这样的学位。“关键问题是学生学不到能够和工作紧密相连的东西。”

我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直言———

近几年,许多高校都想把自己的门面由“教学”换成“研究”,便对研究生进行扩招,以便达到较高的研/本比例,并以此作为达到“一流”大学的捷径。

然而,这样的结果就是:有的导师手中的硕士研究生就有数十名之多,“大炼钢铁”式的培养模式,必然导致“废钢”出现。

去年,研究生教育经历了一个特殊的年份,被称为“专业硕士”年。原因是,国家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硕士,加大了对专业研究生培养力度。

张云怀介绍:“根据国家的计划,到2015年,专业硕士与过去的全日制研究生比例将达到1:1水平。”

如此变化为我市的研究生教育带来了新的空间和机遇。但是,不解决培养效果和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今后的研究生培养就可能陷入更加尴尬的境地。”

同时,我市部分高校的研究生院负责人还表示:是否与市场接轨,并非是一句“去学术化”能解决的。

在他们看来,仅仅依靠单纯的“去学术化”,很可能在高端专业人才培养上出现更多问题,并影响整体科学研究人才水平。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研究生教育不能做“单项选择”,必须从多个角度入手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其中,关键是在合理设置专业、注重学生质量和限制招生规模等问题上破题,不可偏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