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城>个人范本>职业>

浅谈大学生选课与职业能力提升

职业 阅读(2.74W)

一个关于鸡蛋启示: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里面打破的是生命。人生亦如此,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你能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每一次打破都是自己职业适应力和创造能力的提升。学分制下的选课本是赋予大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权利,学生可以通过自主选课“选我所爱,爱我所选”获取更多与专业相关或是兴趣有关的知识,以拓宽视野,促进自身职业能力提高。但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许多同学选课盲目,选而不修或功利性选课,在不经意间丧失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独立性,呈现出学分制下的“被选课”状态。

浅谈大学生选课与职业能力提升

1 目前大学生选课存在的问题

选课缺乏计划、选课过程盲目,是学生从一开始对选修课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忽视甚至无视的结果。选修课被很多学生认为是“最不重要的课程”,即“可选可不选”的才被列入选修课。“可选可不选”意味着没有多少实际作用,学生操作中可随便选或由他人代选,没有把选课当作自己选择学习的权利来考虑,学生对选课的积极性自然不高。

在“可选可不选”的思维下容易导致“可学可不学”,相当一部分学生“选而不修”,缺课现象时常发生。选课是赋予学生的一种权利,需要珍视和善用。目前,选课的功利性目的也非常明显,单纯的只是为了学分而选修或是热衷于选修与自己就业密切相关的实用性课程,短期内对就业有一定帮助,长远看,不利于人文社科、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那么在校期间学习的目标是什么、选什么、学什么值得大学生思考。

2 存在问题分析

2.1 大学生没有正确理解“选课”的意义 国内教育从家庭到学校普适经验灌输式,孩子长期处于“被学习”的状态,每每遇到选择大都由家长定、老师定、亲朋好友定,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了别人代替自己做选择,缺乏自我思考、造成自我认识缺乏,学生自主选择的能力因不断被剥夺而逐步丧失,表现于选课的盲目和随意。

学分制下非常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主学习不仅能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同时可以通过学习态度、方法的改变增强学生自信心,是个人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高校选修课是基于培养复合型人才,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课程,是适应素质教育,不断扩展学生知识面,开发兴趣,发展个性,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大学生要从选修课中真正受益,需要学生自身对选课的重视与努力,选课所赋予的权利不是一种选择的随意,而是自主学习的`态度和行为,并通过这种态度与行为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自己在校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

2.2 学生学习目标模糊 “上大学是为了毕业而不是学习”表明大学生选课是为了学分而不是选修的学习观念。上大学以前,升学是应试教育体制下唯一的学习目标,生生皆为之而努力奋斗。终于读大学了,开放式的大学教育学生学习的目标不再唯一,为什么读大学,学习究竟是为什么?很多人没有了清晰的答案。

学生选课热衷于选修与自己就业密切相关的实用性课程表明当前的就业压力导致大学生学习看重短期效益。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已经成为比较重要的社会问题,也可以说是一个难题。对于很多毕业生来说,姑且不说找到好工作,即便是找到一份工作已经比较困难了;而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很多企业感叹“招不到合适的人选”;这种现象的存在与学生的职业能力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有关。既然社会需要具有较高职业能力的毕业生,那么,大学生应该把培养和提升职业能力作为其在校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

职业能力是指高校毕业生适应岗位技术或职业内涵不断变化的能力,其实质是学生如何面对整个职业生涯的问题。这客观要求学生掌握比较宽厚的基础理论,具备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3 选课与职业能力提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呈现出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趋势,而又以高度综合为主,这使得高校毕业生面临比以往社会更加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客观上要求学生必需开阔视野,关注并学习其他相关领域的新进展,有效地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更要应对职业经常变换的挑战。

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门职能分工需要和文化、科学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按学科设置的基本教育单位。它由专业培养目标和相应的课程体系构成。有什么专业,就有什么样的特定培养目标,也就需要特定的课程体系。高等学校往往根据具体职业活动所需的专门知识、技能、能力和道德等来制定各专业的课程内容。高校专业培养的人才的职业适应面,就是专业口径。

关于学生未来的职业适应性,不仅是学校各类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在校学习的学生必需关注认真分析的问题。通常,与某专业相对应的是职业或岗位群,学生通过在校学习主干学科,获取该专业的学科理论基础知识和主要应用领域,进而了解与所学专业相联系的职业或岗位。

职业生涯活动将伴随人的大半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在校大学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第一,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会引导自己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自己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引导自己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使自己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引导自己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引导自己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使自己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自己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第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自身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可以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和成功的机会。当今社会职业活动的竞争非常突出,不少在校大学生在毕业季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是拿着简历与求职书到处乱跑,总想会撞到好运气找到好工作。没有意识到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

3.3 通过选课逐步实现生涯设计,提升未来职业能力 关于职业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二是学生对专业的适应能力。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正确处理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体现的是个体的人文素质;对专业的适应能力是指毕业生在工作中能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在校学习目的与方向,应包含以上两方面的内容,并可以通过选课来实现专业适应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

通常情况下,高校的选修课体制或以课程多元化为特征,或从核心课程出发向非专业课程呈放射趋势,或以专业选修课和其他形式选修课并列,都较为全面地考虑到选修课的多样性。例如,高校设置的专业选修课,是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进一步深入和扩展,往往包含了当前专业发展的新动向、新技术、新领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专业方向,有目的地选择专业选修课程来扩充专业知识面。公共选修课具有更明确而全面的素质教育目标,属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修,提升自身人文素质。

4 结语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布鲁贝克在其《高等教育哲学》一书中写到:“如果一个人是明智的话,他就不只是能更好的谋生,而且要为工作变换作好准备。”